【论语八佾】《论语八佾》之礼乐制度解说

时间:2024-09-22 16:46: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论语八佾】《论语八佾》之礼乐制度解说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论语八佾】《论语八佾》之礼乐制度解说的正文:

【论语八佾】《论语八佾》之礼乐制度解说

《论语》八佾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32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34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3)女:同汝,你。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原文】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徵: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评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

310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注释】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评析】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原文】

311 或问禘之说(1),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2)乎!”指其掌。

【注释】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评析】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评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原文】

313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注释】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原文】14、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注释】(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评析】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原文】15、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评析】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原文】16、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注释】(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2)科:等级。【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评析】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原文】17、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其羊,我爱其礼。【注释】(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3)爱:爱惜的意思。形容雪【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评析】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

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原文】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评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原文】19、(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注释】(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评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原文】20、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注释】(1)《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评析】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原文】21、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注释】(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3)战栗:恐惧,发抖。【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评析】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原文】22、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注释】(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3)摄:兼任。(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

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评析】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原文】23、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注释】(1)语:音yù,告诉,动词用法。(2)大师:大,音tài。大师是乐官名。(3)翕:音xī。意为合、聚、协调。(4)从:音zòng,意为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6)皦:音jiǎo,音节分明。(7)绎:连续不断。【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评析】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原文】24、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下。【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原文】25、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美也。【注释】(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评析】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原文】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评析】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

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1.论语八佾文言文翻译

2.论语八佾篇读后感范文

3.礼乐皆东文言文翻译

4.礼乐皆东的阅读答案

5.论语交友名言

6.论语选读教案

7.论语教学课件

8.《论语》读后有感

9.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

10.《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和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答案(共5篇)《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 七年六班 姓名 黄子祺 得分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时习(按时) 说乎(愉快) 有朋(朋友) 理解不愠(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共5篇)先秦诸子选读_试题《先秦诸子选读》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1~12每题2分,13 14题各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冯(pínɡ)河 祸起萧墙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

孟懿子问孝

孟懿子问孝(共5篇)论语为政篇之问孝教案《论语 为政篇》第五章《问孝》教学设计肇庆市百花园小学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重点 : 分析概括《论语》中“孝道”的内涵教

学习正能量的智慧的感想

学习正能量的智慧的感想(共5篇)学习《正能量》心得体会《正能量》学习心得体会平常心,是工作中最重要的追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公司在管理中到底用什么样的激励结构和方式,才能够抓住员工的平常心,更有利于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我觉得需要根据人性以及员工性格类型,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把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应该关注的工作岗位上去。

《论语》,名字,大全

《论语》,名字,大全(共7篇)2015男孩起名 有内涵的男宝宝名字大全2015男孩起名 有内涵的男宝宝名字大全经国:出自《典论·论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仁静:出自《论语》:“知者动,仁者静。”立人:朱达人:

关于学习的几则论语

关于学习的几则论语(共5篇)《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一、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其次,

巜论语》八则

巜论语》八则(共5篇)《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姓名: 班级: 学号: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1、学而 之,不亦乎 :时:按时。 习:实习,温习。 说:通“悦”喜悦,高兴2、人不知而不,不亦乎: 愠:怨恨、生气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共5篇)孔子语录 论语十则孔子语录 论语十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意思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曾子曰: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共4篇)《论语》名句《论语》名句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论语》阅读及答案

《论语》阅读及答案(共5篇)《论语》七则练习答案《论语》七则姓名: 班级: 学号:一、 名句填空1、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 人不堪其忧,3、,于我如浮云。”4、女奚不曰,其为人也,”5、曾子曰:“,任重而道远。后已,不亦远乎?”6、子曰:“君子固穷,”7、子曰:“志士仁人,”二、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共3篇)《论语》选读名句背诵《选读》名句背诵01为政以德⑴为政以德,。⑵道之以政, ,民免而无耻; ,齐之以礼, 。 ⑶陈力就列, 。⑷ , ,则将焉用彼相矣?⑸丘也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共4篇)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鲁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共5篇)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共4篇)苏教版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要用黑色0 5毫米笔作答;3、单项选择题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答案要写在答题纸黑色方框内的指定区域;4、书写要清楚,卷面要整洁;5、考试结束,上交答题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共2篇)苏教版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要用黑色0 5毫米笔作答;3、单项选择题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答案要写在答题纸黑色方框内的指定区域;4、书学会宽容作文写要清楚,卷面要整洁;5、考试结束,上交答题

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中成语

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中成语(共5篇)成语蛛丝马迹[zhū sī mǎ jì]【解释】: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示例】:机敏的公安人员

于丹论语解读

于丹论语解读(共5篇)当年,于丹的《论语》解读龙源期刊网 cn当年,于丹的《论语》解读作者:叶水涛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04期想当年,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论语》,那是何等的轰动。这位口若悬河的年轻女学者红极一时,成为观众交口称赞的“国学大师”。诚然于丹也受到多方的质疑,其中有名牌大学中文系1

为论语写推荐语

为论语写推荐语(共4篇)论语名句精选《论语》名句精选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通“悦”,高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不亦君子乎?”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通“悌”,尊敬兄长),而好犯上者,鲜(xiǎn,很少)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以论语为题

以论语为题(共3篇)论语题目1-2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B

六国论语段阅读

六国论语段阅读(共3篇)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革灭殆尽(dài) 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i)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

先进第十一节选二

先进第十一节选二(共5篇)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知能优化演练:第七单元秋日 荒原(节选) Word版含答案]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日晷 阴影 游荡 出人意料B.催促 覆盖 残忍 落叶纷飞C.迟钝 揪住 恐惧 滑雪橇D.破晓 短促 挖掘 渔贯而入解析:选D。“渔贯

所以治天下也

所以治天下也(共5篇)2016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 文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共5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附答案)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1)譬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贫与贱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贫与贱(共5篇)2013-2014高三选修《论语》默写检测试卷(试卷)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 ,是谓过矣。34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6、子曰: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7、子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共5篇)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路宿于石门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路宿于石门(共5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附答案)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1)譬

关于道德的论语

关于道德的论语(共5篇)论语与道德《论语与道德》读书笔记一、作者简介:(一)生平涩泽荣一,1840年2月13日出生于武藏国榛泽郡血洗岛村(今琦玉县大里郡丰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叫涩泽市郎右卫门,母亲叫荣。在涩泽荣一五六岁时,他的父亲便开始教他书写汉字,诵读汉书,以《三字经》启蒙。大约七岁时,又让涩泽荣一拜一个名叫尾高新

韩式外传翻译与论语对比阅读

韩式外传翻译与论语对比阅读(共4篇)论语 对比阅读(二)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子路宿于石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 子路宿于石门(共6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附答案)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1)譬

关于春天的论语

关于春天的论语(共5篇)论 语 春秋论 语 春秋 孔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写给爷爷的一封信不了解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共6篇)“《论语》四则”阅读答案《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陋室铭与论语对比阅读

陋室铭与论语对比阅读(共6篇)陋以孝为话题的作文室铭对比阅读陋室铭1、写作手法:《马说》:托物寓意 《陋室铭》:托物言志2、作者的情感或追求:《马说》: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鞭挞。 《陋室铭》:表达诗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豁达胸襟。3、断句练习:(只划一处)1)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陋室铭与贤哉回也对比阅读

陋室铭与贤哉回也对比阅读(共6篇)刘禹锡《陋室铭》“贤哉,回也!”比较阅读答案(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陋室铭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对比阅读答案(共6篇)陋室铭对比阅读陋室铭1、写作手法:《马说》:托物寓意 《陋室铭》:托物言志2、作者的情感或追求:《马说》: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鞭挞。 《陋室铭》:表达诗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豁达胸襟。3、断句练习:(只划一处)1)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共6篇)2015泉州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泉州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泉州市2015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路宿于石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路宿于石门(共5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附答案)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1)譬

陋室铭和座右铭的对比阅读

陋室铭和座右铭的对比阅读(共6篇)刘禹锡《陋室铭》崔子玉《座右铭》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共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敬的当代价值

敬的当代价值(共4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窦 坤1,2,刘新科1(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2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共5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凭借讲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凭借讲解《论语》走红,此前的于丹虽然头衔较多,事情也做了不少,但国人知之甚少。她在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始主讲《论语》后,便一举成名。在节目中,她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将《论语》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

叔孙太傅说引古今翻译

叔孙太傅说引古今翻译(共4篇)

及之而后知翻译

及之而后知翻译(共6篇)《及之而后知》阅读答案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 [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②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chuò):尝一口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共5篇)2015哈三中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24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 激化了汉族与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共6篇)从君臣父子到三纲的思考从孔子的“君臣父子观”到“三纲”的思考周玉萍1(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孔子的君臣父子观所要表达的是正名思想,而董仲舒的“纲常论”所要表达的是“相兼关系”,东汉白虎通会议统治者表述的“三纲”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从属关系”,这个过程说明学术思想是伴随现

子路性鄙好勇力翻译

子路性鄙好勇力翻译(共4篇)【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Word版含解析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司马迁曾经赞颂孔子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儒家学说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在个人修养上很难达

论语十二章阅读理解

论语十二章阅读理解(共9篇)《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1]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论语十二章表明既要勤勉

论语十二章表明既要勤勉(共8篇)《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 七年六班 姓名 黄子祺 得分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时习(按时) 说乎(愉快) 有朋(朋友) 理解不愠(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

论语各美其美

论语各美其美(共7篇)经典之语经典之语 普京说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如果不想动武就不要拿起武器;运气是为白痴准备的,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回击;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俄罗斯疆土确实很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金莲想洗澡,于是武大郎用布帘子围了一个“女眷识别区”,并警告所有人未经允许不准逾越。西门大

论语为政解析

论语为政解析(共9篇)论语为政篇的解释文档论语为政篇的解释 为政第二(原文、译文)2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而群星都环绕着它。”2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

论语,质胜文则野在当今的例子

论语,质胜文则野在当今的例子(共9篇)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

【论语八佾】《论语八佾》之礼乐制度解说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