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 状物作文
话题作文 > 状物作文 > :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的正文:
第一篇:《抄袭事件作文试题分析》
【九月一写】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并警告他们或将留级。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学生、老师或家长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试题分析]
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一题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第二,理解上没难度有空间;第三,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第四,有利于规避套作、宿构及抄袭现象;第五,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
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高中女教师处罚28名作弊学生而引发的社会影响。材料中的核心事件是28名中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这个事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或多或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学生能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
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抄袭”“剽窃”“施压”“屈从”“严词拒绝”“点赞”“理解”“质疑”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听取各方意见”、“大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等句,更貌似在引导学生选择“家长”、“教师”或“其他市民”的角度来加入争论。
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两个主要角度:一是高二学生作弊怎么看;一是女教师的行为(处罚学生与辞职而去)怎么看。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同时,材料又提供了诸多思考的向度(维度、角度):辞职的女教师、抄袭的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等等。这些“向度”,为学生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考的方向。
其实,无论选择“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学校”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严惩派将批判“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的“作弊”行为,其主要理由可能有:第一,这种“抄袭、剽窃”行为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了“诚实”做人原则,德行低下,要受到处罚;第二,28名学生参与作弊抄袭,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倘若不及时加以处罚,势必造成可怕后果,未成年人的这种行为要及时制止管教,以免将来败坏社会风气;第三,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第四,„„
而宽容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第一,这只是学习中的一件小事,学生抄袭也是为了完成作业,本意是好的;第二,作弊的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第三,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司法机关,学校要以教育为英语素材主,要讲究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使用靠“处分”、判“零分”这样的处理方法。28名一起做这样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教育上的缺失。第四,„„
其次,写作者还要对女教师的行为持反对还是支持表明自己的态度。女教师的行为又分两个方面,一是“处罚”作弊的学生,一是面对家长、校方的施压,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雄鹰飞翔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必然要追问女教师所作所为的原因,由表及里,深入考究其是否成立,比如:
“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并警告他们或将留级。”这一看法是否合理?为什么?这样做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
“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她为什么这么做?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尊严,还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这种行为值得吗?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这样慢慢长大有了这样理性的追问与深入的分析,就容易明确自己的态度,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同样,如果写作的角度是学生家长或是学校,那么,对于学生家长的“反对”“施压”的理由,对于学校由“迫令”到“听取”的变化原因,也要加以“由表及里”地追问与分析,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总之,学生可以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也可以综合多个角度来确定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
比如,以“抄袭、剽窃”为第一关键词,从学生的角度嵌入,可以分析“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未成年(学生时代)开始”、“诚实做人比学业成绩更重要”、“学生作假不可取”等命题,或联想到“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话题。
比如,以“辞职而去(严词拒绝)”为第一关键词,从女教师的角度切入,可以分析一
个人是做屈从外力而改变正确决定没有原则的职业人,还是做一个为坚守正确的决定而做出牺牲的有思想、敢担当的有尊严的独立的公民;或联想到“教书与育人,孰轻孰重”;“工作与人格,孰轻孰重”等话题。
比如,以“理解”为第一关键词,从家长的角度切入,理解不等于支持,可以分析学生家长爱护孩子的情感与理智上的矛盾,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在恶行上的庇护却不可取。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抄袭作弊,不反思自己孩子的错误,而是反对老师的做法,进而对学校施加压力,其结果只会助长孩子作假的行为,有可能毁掉孩子一生,所以,“纵容孩子作假不可取”!
当然,以“质疑”为第一关键,从学校的角度切入,可以分析一个学校到底是屈从于家长的施压,还是要维护教师的尊严,还是要“立德树人”,都值得追问与分析。禁毒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材料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这也是该试题在材料作文命制基础上的一个小小发展和推进,目的是强化命题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论述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
事实上,这也是材料最后一段设置“会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一语的用心所在。 在侧重用故事性或描述性内容传达命题意图的传统做法上,通过材料的文字表述凸显其内容和含意的广度与深度,以利于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发现所给材料的多义性和多层级性,进而按照个人的表达愿望做出选择,一直是这类写作材料创编和试题命制追求的效果所在。
第二篇:《学生抄袭作业案例分析》
学生抄袭作业案例分析
作业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的途径,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却颇为严重,不仅学生 困生抄作业,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也抄作业,这就失去了作业的真正价值。虽然我三令五申地加以禁止,但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教师找学生谈心, 学生竟坦白相告,他们知道自己抄袭作业不对,有时也不想这么做,但科目太多,有些作业又偏难,如果不去抄袭,就很难保证及时完成作业,因此权衡利弊,还是 抄袭好!虽然,学生的说法有失偏颇,实际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在学生作业环节上的操作失误。有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问题不容忽视,令人 深思。
原因剖析
第一、布置的作业偏难。我们班级“学困生”较多,很多学生以前的知识点懂的基本上少之又少,对于上面班级的普通题目,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了,更何谈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题目。
第二、布置的作业偏多。我从学生的《家庭作业记录本》上发现,有时学生回家的作业的确很多,有一次一门科目就有四张试卷和其他作业,再加上其他科目的作业,优秀学生我估计都要很晚才能完成,何谈这些“学困生”。
第三、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很多抄作业的学生不是不会,而是比较懒惰、学习习惯较差。他们喜欢抄别人的作业,不肯动脑筋自己独立完成,他们在学习上已经患上了强烈的“学习依赖症”,这部分学生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别人的作业大抄特抄,甚至所有的作业都靠“抄”来完成。
解决问题: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
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一定要设法减少或杜绝,但不能光靠教师的惩罚,建议教师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内外兼治。
1、转变教学理念——减负。要减少或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变讲堂为学堂,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心理。
2、注意差异性——分层。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题型不同、难易各异的习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作业能真正面向全部教学内容和全体学生,让优等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到”。
3、形式多样化——激趣。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书面书写、口头辩论、课外探究、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
自我评析: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但只要教师转变理念,不倦教诲,这种现象一定可以得到改变。
第三篇:《2016届写作教学之一题一带》
全国课标卷“写作”试题分析
专题6 写作
新课标《考试说明》中对“写作”考点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等级为E级(表达应用)。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 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一题一带】
所谓“一题一带”,指的是在写作教学中用一道高考真题带出一种审题方法、一种破题技巧和一种思维方法,带学生学会,然后再带出一练。
【一题】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
【2014·新课标全国卷I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写作试题继续沿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一题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第二,理解上没难度有空间;第三,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第四,有利于规避套作、宿构及抄袭现象;第五,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经过近
年来的不断尝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这一题型在测试考生写作上是否具有探究能力方面,效果是颇为显著的。
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所学校进行“山羊过独木桥”这一传统的团体项目比赛时发生的“新情况”。材料所叙述的体育活动是考生较熟悉的学校生活内容,有助于考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
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传统”“团体”“规则”“胜负”“习惯”“新情况”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一句,更貌似在引导考生选择“观众”“运动员”或“裁判员”的角度来加入争论,也增强了辨识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的功能,既可体现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其实,无论选择“观众”还是“运动员”中的哪一个角度,都会认为材料中给出的“新情况”就是赞成与否这两派。
否定派将批判“新情况”的出现,其反对的主要理由可能有:改变规则的组,第一,违背了“传统”和“习惯”,第二,违反甚至破坏了“规则”,第三,更有违“比赛”的公平与公正原则,胜之不武。认同派是赞同改变规则的组,并为“改革”行为辩护,为“新情况”欢呼。
而赞成的主要理由可能在:第一,勇于打破“传统”和“习惯”,第二,善于也敢于利用“规则”来创新以赢得胜利,第三,比赛的最终胜利是最重要的,竞赛可以双赢出线而不必你死我活。
考生如选择“裁判员”的角度去写,则可能表达出相对比较超然的态度,可能会更多地反思以下方面:第一,规则漏洞的无穷危害,以及规则之于比赛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第二,“传统”和“习惯”在当下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三,如何才能实现“比赛”的公平正义?什么是“团体比赛”的最高价值?等等。
总之,考生可以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也可以综合多个角度来确定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
比如,以“规则”为第一关键词,讨论“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则是公正的必要条件”等命题,或联想到“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法无禁止皆可为”等话题。
比如以“传统”或“习惯”为第一关键词,探讨“传统的力量”“习惯的守成”“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等命题,或联想到“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习俗的当代活力”等话题。
又比如以“比赛”为第一关键词,研究在什么条件下竞争可以双赢、比赛可以双赢、对于比赛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于比赛参与者来说又是什么最重要等话题,并提炼出“公正是前提,规则是关键”“胜负诚可贵,荣誉价更高”等命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材料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
这也是该试题在往年材料作文命制基础上的一个小小发展和推进,目的是强化高考命题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论述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事实上,这也是材料最后一段设置“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一语的用心所在。
在侧重用故事性或描述性内容传达命题意图的传统做法上,通过材料的文字表述凸显其内容和含意的广度与深度,以利于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发现所给材料的多义性和多层级性,进而按照个人的表达愿望做出选择,一直是这类写作材料创编和试题命制追求的效果所在。
【一带】
【九月一写】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并警告他们或将留级。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巨大的社会反响,校方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会上,大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的做法提出质疑。
会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一题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第二,理解上没难度有空间;第三,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第四,有利于规避套作、宿构及抄袭现象;第五,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
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高中女教师处罚28名作弊学生而引发的社会影响。材料中的核心事件是28名中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这个事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或多或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学生能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
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抄袭”“剽窃”“施压”“屈从”“严词拒绝”“点赞”“理解”“质疑”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听取各方意见”、“大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等句,更貌似在引导学生选择“家长”、“教师”或“其他市民”的角度来加入争论。
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两个主要角度:一是高二学生作弊怎么看;一是女教师的行为(处罚学生与辞职而去)怎么看。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同时,材料又提供了诸多思考的向度(维度、角度):辞职的女教师、抄袭的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等等。这些“向度”,为学生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考的方向。
其实,无论选择“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学校”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严惩派将批判“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的“作弊”行为,其主要理由可能有:第一,这种“抄袭、剽窃”行为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了“诚实”做人原则,德行低下,要受到处罚;第二,28名学生参与作弊抄袭,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倘若不及时加以处罚,势必造成可怕后果,未成年人的这种行为要及时制止管教,以免将来败坏社会风气;第三,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第四,„„
而宽容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第一,这只是学习中的一件小事,学生抄袭也是为了完成作业,本意是好的;第二,作弊的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第三,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司法机关,学校要以教育为主
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用
一位生物老师发现有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作业,她取消了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的成绩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