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子的故事
故事 > :关于猴子的故事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关于猴子的故事的正文:
关于猴子的故事(一)
小猴子的故事
森林王国的小猴子皮皮意外地得到了粒从外太空来的种子,那种子能够种出又大又美味的香蕉。
小动物们知道小猴子皮皮有了颗从外太空来的种子,都赶来帮皮皮细心种植神奇的种子,并盼望着能够早日吃到美味的香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皮皮的香蕉也就快要成熟了,小动物们都在想象那香蕉的味道,是甜的,是酸的,还是什么味道的呢?香蕉成熟啦!小动物们馋得直流口水,可小猴子皮皮却翻脸不认人了。帮助过它的小山羊、小白兔、小刺猬„„谁都吃不到它的香蕉。森林长者乌龟知道了,来到小猴子的香蕉园,语重心长地说小猴子呀,你要懂得感恩呀!否则你永远都不会理解快乐的含义!小猴子听了不以为然,仍在香蕉园周围插上小栏杆,并立起“禁止入内采香蕉”的告示牌,警告小动物们不要再想来摘香蕉了!过了几天,又大又甜的香蕉不知么全都变轩了,掉落在地上,马上腐烂了。原先那飘着扑鼻香气的香蕉园变成了散发着臭气味的垃圾场。皮皮望着这一切,伤心极了,大声地哭了起来,美丽可爱的香蕉园哪去了?小猴子迷惑不解。这时,一位外星人从天而降,亲切地对它说:“你别哭了,我是来告诉你怎样恢复香蕉园的。”小猴子听了,立刻停止了哭泣,外星人继续说:“我给你的这颗种子,是让你种出又大又甜的香蕉与大家分享的,但你却太自私了,只顾自己独自占有。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处惩罚你,把香蕉园变成这样子的!如果你能和别人一起分享香蕉,就能恢复你
的香蕉园!”说完,外星人立即消失了。小猴子的脸“唰”一下红了,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自私自利了。于是它赶紧拔掉了栏杆,砸掉了牌子,到处邀请小动物们来吃香蕉,顿时,香蕉复活了。
从那以后,小猴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快乐。
3)班 殷 子 源 四做时间的主人(
关于猴子的故事(二)
梁漱溟:猴子的故事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却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像是军阀问题,麻木不仁者不去关心;去想这问题的人,便不胜其憎恶排斥之情,不复能分析研究其所从来。那么,想出的办法,就不外是打到军阀之类了。又如要求国家统一的人,不能分析研究中国陷于不统一的由来,总是急切地要求统一,那么就以武力来统一了。然而打倒军阀者,试问可曾打倒没有呢?以武力求统一者,试问统一了没有呢?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在汤姆孙《科学大纲》上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个猩猩猴子做实验。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去,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他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此时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接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他两眼看见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移转视线,必须他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他竟不会也。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
人们不感觉问题,是麻痹;然为问题所刺激,辄耐不住,亦不行。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而游心于远,从容以察事理。天下事必能了解他,才能控制他。情急之人何以异于猴子耶?
还须注意:人的心思,每易从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办法;观察事理,亦顺着这一条线而观察。于是事理也,办法也,随着主观都有了。其实只是自欺,只是一种自圆其说。智慧的优长或贫乏,待看他真冷静与否。
摘自:《朝话:人生的省悟》P39
那些至亲的人
作者:王海桑
那些至亲的人,他们不了解我
我也不了解他们
我和他们只是相互爱着,关心着
却无法走进对方的心
等他们其中有人病了有人死了
我也不过伤一伤心而已
还有故乡,它把我养大之后,我就飞了
等我再回来看它,已不能爱它
我的故乡已不是我的
它土地上的树木和人已与我无关
它并不稀罕我的回来
以及那地里的庄稼
以及那庄稼围绕的坟
我已经配不上它们
我已经是一个外乡人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文/ 克里希那穆提 译/ 张南星
如果一个人环游世界,他将注意到,不论在印度、美洲、欧洲或是澳洲,人的本性是多么地相似。在学院、大学里,情形尤其如此。我们好像用着模型制造出一种人的典型——以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尽可能少思考而过着舒服日子,为其主要关心的目标。
青春三部曲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便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春节的由来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当我们寻求舒适时,通常会在生活里找出一处最没有冲突的安静角落。于是,我们便惧于跨出这块隐蔽的地方。这种对生活、对奋斗、对新经验的恐惧,扼杀了我们心中的冒最是难忘那表情险精神。我们一切的环境教养与教育都促使我们不要异于他人,惟恐自己的思想与社会上的模式相左,使我们对权威和传统给与错误的尊敬。
幸好,有些认真的人们,愿意摒弃左派或右派的偏见,而探究有关人类的问题。然而,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真正的“不满之情”,真正的反抗之心。当我们对于环境不加以了解便屈服于其中,则我们可能具有的任何反抗之心便逐渐熄灭了。不久,我们的种种责任更使它完全死绝。
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之中。一般来说,我们总是脱离某一群人或某一组理想,而加入另一群人,背上另外的理想,如此地制造了新的思想模式;而对于这项思想模式,我们则必须再起而反抗。反作用只会产生对立,而改革则需要再度的改革。
然而有一种明智的反抗,它并非反作用,而是由于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觉察,因而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惟有当一种经验来临时,我们面对它,而不避开它所带来的骚扰,如此我们才能使智慧保持高度的觉醒;而高度觉醒的智慧就是直觉,它是生活中惟一的向导。
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
虽然生活确有更高更广的意义,然而,如果我们未曾发现它,那么教育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可能受到高保的教育,然而,如果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不能融为完整的一体,则我们的生活将是残缺的、矛盾的,被许多恐惧所折磨;一旦教育没有培养我们对生活持有一个完整的看法,它便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目前的文明世界里,我们把生活分成如此繁多的部门,以致于教育除了是学习一种特定的技术职业之外,便没有多大的意义。教育不但没有唤醒个人的智慧,反而鼓励个人去沿袭某种模式,因而阻碍了个人,使他无法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将生活上的许多分门别类的问题,尝试着在它们个别的层次里加以解决,这表示完全欠缺了解。
个人是由不同的实体(entities)所组成的,然而,强调它们的差异之处,而鼓励某种特定类型的发展,则导致诸多的纷乱与矛盾。教育应该使得这些分离的实体完整合一——因为如果欠缺了完整性,生活便成了一连串的冲突和悲哀。如果我们争讼持续不休,那么,被训练成律师又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的混乱延续不止,那么,知识有何价值?如果我们利用技术上和工业上的能力来互相毁灭,那么,它们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的生活导致暴力与不幸,那么,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或许富有,或有能力赚取财富,虽然我们享有欢乐,拥有组织化的宗教,我们却生活在无止境的冲突中。
我们必须对“私人”和“个人”加以区别。“私人”是偶然性的;我所谓偶然性的,意指我们出生时的境遇与情况,我们凑巧生长于其中的环境,以及随环境而来的爱国心、迷信、阶级的区分与偏见。“私人”或“偶然性的”只是暂时性的,虽然这一短暂的时刻可能持续一生。由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以“私人”、“偶然性的”、“暂时性的”为基础,所以它导致思想的腐化,以及对自我防御性恐惧的谆谆教诲。
我们大家都被教育和环境所训练,而寻求私人的利益和安全,为我们自己而奋斗。虽然我们用美丽的言辞加以掩饰,然而,我们都是在一个基于剥削与因恐惧而贪得无厌的
关于猴子的故事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