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时间:2024-09-20 13:55: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的正文:

第一篇:《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

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

摘 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中国革命的领军人物,在其几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谱写了中国历史中的辉煌诗篇。孙中山先生坚持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原则,其毕生在民主、共和与三民的深信不疑思想信念驱使下,推翻千年封建帝制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被誉为“中国国父”。本文欲从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为主线,通过两大点的思想论述中引出其爱国的而思想实践。

关键词:孙中山;爱国思想;实践

引言: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不仅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操,而且也是第一位将爱国思想付诸于行动且改变现实的人。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解放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创举中来。孙中山先生把爱国情怀当作自己一生事业经营的始点和归宿,在当时荆棘载途的社会环境中,他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与其他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们一路含辛茹苦、坚苦卓绝,在经历了千万革命战士的流血、牺牲战斗中,最终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新时代的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这衣食无忧的现实当前不忘孙中山先生曾为了美好今天的实现而流的血、掉的肉;我们不忘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的不屈不挠精神。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讲的话:“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永远的指引。

一、孙中山先生将爱国情怀与学习知识统一

1801—1900年是十九世纪的始末,也正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欺凌最严重的一个时期1866年出生的孙中山先生亲眼目睹了我国人民在这个年代所遭受的苦楚与灾难。清末王朝的腐败昏庸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压下,唯唯连声、软弱无能,将人民生活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年幼的孙中山,看着这民不聊生现实如同刀子插入眼中的刺痛,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护国雄心壮志。他曾在幼年时期听家乡一位长者讲解其在天平天国时期的往事时,孙中山而就叹息到:如果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同时也十分羡慕和敬佩太平天国的英雄先烈。也正因为如此,革命燃烧的信念就在从小就根深蒂固在这个不平凡的孩童心底。 孙中山深知,若想救国必须具有救国的本领,文化知识与思想意识的掌握是实现该使命的基本前提。青年时期的孙中山在救国救民的思想信念中,异于常人的刻苦学习,根据既是好友又是战友的陈昭白先生回忆说,孙文向来用心求学,是我一生中唯一所见之人,在学校读书时,他所读功课全部都是满分好学深钻,潜心探索。孙中山个人学识渊博,博学多才,除了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之外,课余时间也都用在学习外国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尤其钟爱《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而且,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所读、所写、所想中也都能够自如的学以致用,专心求学,以为建国之需,这是他勉励其他留学生的话。

正如孙中山先生一生热衷于刻苦学习,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人格出众、学贯中西的伟大先行者。在革命中,他也有过失败,有过错误,但正是这些让他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在他的指导、实践下我们成功的借鉴了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革命成功经验,取长补

短,在自身的良好发展中构建了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我学会了坚强

二、孙中山先生将爱国思想与革命相集合

1866年出生的孙中山,正处在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懦弱昏庸的清王朝对外演扮着傀儡的无能角色,对内却处处镇压、剥削我国人民。面对这样的一个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生存环境,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在孙中山的心底更加根深蒂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后的孙中山终于可以面对清王朝的无能和黑暗,他依靠自身力量试图使用政治改良的手段来强我中国。于是,他向晚清重臣李鸿章表明他的救国主张,但没有得到李鸿章的认同,这算是他在漫长救国路途上的第一次碰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被逼于无奈,从此走上试用武装革命手段来推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改头换面,实现国民富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兴中会的建立是孙中山最终走向革命道路的根本。

兴中会的成立和孙中山强烈的爱国思想点燃下,无形中给孙中山增添了巨大的革命信息,在盟军、战友的支持下,以孙中山为领导人的革命武装起义进行了数以十次之多。在这些起义中,虽然有失败也有一些错误思想,甚至屡次遭到封建势力的破坏、镇压和帝国主义的打击而导致失败,但是孙中山毫不气馁、越挫越勇,在失败中不断进取和改进,最终于1911年将满清王朝推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呼之欲出。但是,此次胜利的果实却被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他又以两大黑暗势力统治笼罩着“新中国”。为了彻底解放人民,救民于水火,这个重大历史使命非孙中山莫属。孙中山又凝聚革命力量,将小力量的民众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又发动了第二次革命、第三次革命,一直到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垮台。随后,孙中山暂且搁置了革命行动,又拾起了“护国”的口号。就在于南北军阀的周旋中,孙中山不断遭到挫折,他指出:“救国之业仅能出他一途,及重行革命是也。”对于曾经放弃革命旗帜,他是非常后悔的,他后来说:反袁时各地起兵,“那时并不用鲜明的革命旗帜。后来袁世凯自毙,总算我们反对袁世凯的成功;但是按之革命的真精神,仍然是失败。后来护法之役,也没有把革命旗帜竖起,做了五六年的护法工夫,最后曹锟、吴佩孚也赞成护法,弄得护法的问题又归调整和妥协。”他认为这是沉痛的教训。

孙中山爱国思想的发展过程是同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孙中山认为需要“重行革命”之时,中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他的爱国思想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表现了服从真理的伟大力量。他从全民族的利益来考虑,决心“适孚世界之潮流,合孚人群之需要”,同中国共产党携起手来,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将国民革命的目标明确指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孙中山对爱国、救国与革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向民众坚定地指出:“今天我们要来拯救这个中国,要从那一条路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

三、孙中山现实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孙中山爱国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的思想,在同盟会成立前,他就宣称:“余之主张为„大同主义‟。”素来憎恨分裂祖国的丑行,为祖国的分裂痛心疾首。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企图“划中国为二,限制共和政府于

江南”,他严词拒绝。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他提出了“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等五个统一。

逆境与成才

20年代初,面对一些政客、军阀鼓噪“联省自治”的主张,他又严厉加以驳斥,强调“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是统一之时就是乱”,指斥“凡是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他坚信“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还说:“中国要和平统一”,“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正是孙中山的提出的“统一”主张,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要因素。这次合作的促成具有重大意义,它统一了国民革命的战线,赢得了打倒北洋军阀的重大胜利。孙中山先生在有生之年,曾经几次赴台,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台湾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思想。

在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两党积极展开孙中山先生的“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两种力量紧密团结,一直对外,结成统一抗日战线,最终取得长达八年的抗战胜利,将小日本赶回他们的劣等国度。总看今天,全世界也已都在和平、互助的年代中成长,任何国家都力求民心与形势两者的协调统一。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台湾同胞也在自行的50年制后回归中华怀抱。建国大业的期许,在两岸三地的共同发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继承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振兴中华的康庄大道上把中国建设成为瞩目世界的头等强国。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实现孙先生的“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水付新,赵建利. 孙中山爱国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9) .

[2]张永明. 略论孙中山的爱国思想与实践[J]理论研究, 2001,(05)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3]宋富安,吴传清. 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三点思考[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2) .

[4]黄美玉,谭溢民. 孙中山的爱国思想与实践[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

第二篇:《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 论文摘要:孙中山先生的政党政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行动纲领,在辛亥革命及二次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国共合作的伟大创举,使他的政党政治思想彪炳史册,而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外交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型理当引起国人更多的研究和反思。它昭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坎坷与孤独,也预言了中国重回世界中心的必然。

关键词:孙中山 政治思想 外交 转型

一 辛亥革命以前(1894-1911)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和外交实践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最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响亮地提出了推翻满清腐朽专制统治的政治主张。 兴中会成立后,一方面积极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另一方面积极发动武装起义。革命的政党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使人民认清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在全国及海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20世纪初,章炳麟、蔡元培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革命形势如火如荼,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以其革命实践总结出:革命的成功须依靠“招集同志,合成大团”。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7月,孙中山到日本东京,先后会晤黄兴、张继、宋教仁等,随后又会见陈天华、李书诚、邓家彦、汪精卫等人,建议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共同致力革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拥护。8月20日,在东京召开了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会议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确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并于1905年11月在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16字宗旨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首次推出了有中国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在民族振兴方面,革命党人强调全民族振兴,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同盟会成立之初,有些激进分子要把这一组织叫做“对满同盟会”,孙中山先生特别强调“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1他以高度的民族观来正确引导革命同志“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2

为实现革命成功,孙中山创建了以全国性革命政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模式,全国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到1910年出现了高潮,从1905年的103次跃升到1910年的266次。1911年黄兴等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更是遐迩闻名。这些革命的武装斗争,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由于革命政党的不断成熟,革命思潮更加深入人心。1911年10月初中生作文大全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起义一举成功,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归入革命军手中。随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趁势举行起义,湖南、湖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相继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武昌起义和全国的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革命的共和政权,是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不可分割的。以政党推翻腐朽统治,以政党促进革命事业,以政党领导统一国家,已经成为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各个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孙中山践行外交时的原则是“以特权换主权”,这也正是来源于他的单纯反满思想,如史扶邻就认为,孙中山除了在兴中会章程序言这个有限的范围外,从未公开表示过反对帝国主义。他在1901年12月发表的《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中,认为“义和团民,以惑于莫须有之分割,致激成排外之心而出狂妄之举,已有视死如归以求幸者矣”。1902年2-3月份在与章太炎、秦力山等人讨论土地问题时,仍然认为“外人之干涉不惧”,主要是担心革命派内部的混乱。1904年,1

2 邹鲁:《中国同盟会》,载《辛亥革命》丛刊第2卷,上海,第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24~32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在应美国人麦克威廉斯要求,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宗旨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虽然认为欧洲列强瓜分世界已经完毕,中国是他们争夺的最后焦点,但认定列强不能瓜分中国。列强何以不能瓜分中国,孙中山将其原因归之于中国的“民情”,即中国历史上有统一的传统。中国“就国势而论,无可保全之理也;就民情而论,无可分割之理也”。“支那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是支那民族有统一之形,无分割之势”。

鉴于这种思想,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孙中山就曾尝试和外国人合作。他曾向法国人提议:如果他们能通过越南为广西起义者运送军械,他将在那里建立革命政府,向广东挺进,进而威胁湖南、福建,迫使这些省份参加或承认一个华南联邦共和国,在未来的共和国中给予法国人以各项特权。

二 民国建立之初(1912-1922)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党派,其中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汤化龙等在1912年组织了共和党,推黎元洪当理事长,支持袁世凯。曾大力宣传过民主革命思想的章炳麟,组织了统一党,追随袁世凯。还有以从国外返回的梁启超为首领的民主党,也效忠袁世凯,对初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构成重大威胁。 为了对付这些零乱的党派,幻想通过议会的选举,取得压倒多数议席,这样就可以由国民党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顺利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正当宋教仁准备北上组织国民党内阁时,凶残的袁世凯派人把他暗杀了,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在中国破产。孙中山随即组织的“二次革命”,也不到两个月失败了。袁世凯接着又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革命党的斗争遇到了空前的危机。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开始了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同时疯狂破坏革命,陷害和诛除异己,面对“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3孙中山顽强地坚持资产阶级革命立场,继续发展以革命政党为主要力量的革命斗争。

孙中山深刻地反省和总结以往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二次革命”之所以3 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158~159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散”。他决心重新组织革命力量,坚持资产阶级革命斗争,这一时期中华革命党在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斗争中,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鉴于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革命力量薄弱的问题。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加强革命党的建设,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推翻军阀专制统治。1919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8周年时,孙中山宣布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同时,在《中国国民党规约》中,强调实行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规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国民党的二次建立,在政治纲领、组织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得到发展。

而在这段时期,孙中山对西方列强仍然抱有很深的幻想,不但在言词上避免刺激西方,而且希望继续以承认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如在1906年《同盟会对外宣言》和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发布的《对外宣言书》均阐述了他的对外政策:承认中国与各帝国主义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继续偿还外债,承认外国在中国各项特殊权益。

1920年底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后,他一如既往地争取各国承认和援助他的政府。由于日本是孙中山发起革命的地方,孙中山一直主张“联日救国”,甚至在1916年革命处于低潮时,提出过以出让东北三省的特殊权益换取日本支持革命军。直到巴黎和会之后,他对日本政府看法有所改变。1920年7月,他致函田中义一(此时已是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日本陆军大臣了),敦促后者改变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但他也没忘记委托老友宫崎滔天为他寻找愿意去广东投资的日本资本家。已经成为第一流大国的美国因为对“一战”结果发挥了决定性影响,自然使孙中山萌生期望。但美国人回报他的只有失望。在他隐退上海时,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官员并不认真看待他的作为;他在广州建立政府,他们又把他看作分裂中国的势力。美国始终只认北京政府,和他的接触限制在领事一级。1921年5月把军政府升格为民国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孙中山给美国总统哈定写信,美国国务院甚至没有把这封信转给总统。8月,美国政府请北京派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孙中山致函美国国务院说:“南方政府是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所以会议代表应该由南方政府选派。”如果接受非法政府的代表,将来议决的结果在中华民国“绝对不能发生效力”。可是美国认北京政府为正式、广州政府为非法。

在1922年的“六一六事变”之后,当时廖仲恺的保险箱被陈炯明军发现,其中有几封孙中山指示阅后即焚的信和电报。经证实,孙中山通过德国前驻华公使辛慈居间联络,筹划建立中—俄—德联盟——当然“中”指的是广州政府。香港《士蔑西报》将中文原件和英译印成小册子,加引言说,“中俄德将以布尔什维克理论作基础结成三国同盟。”在这些函电公开之后,德国政府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辛慈也称他没有为三国联盟进行过活动。

在屡遭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冷落之后,孙中山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并不是真正愿意帮助中国革命。绝望中的孙中山看到了苏俄革命的胜利,晚年的孙中山思想起了质的变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幻想。

三 孙中山晚年(1922-1924)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

1922年6月,混入国民党内号称“革命同志”的粤军总司令,新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更使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痛苦中,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4国民党内部的动乱使孙中山觉悟到:一个政党只有与广大人民结合,才能够发展,才能够壮大,才能够有效地发动和引导革命事业走向成功。舍此不可能把国民党改造成为一个强大的、真正的革命党。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建立民族大团结民主联合战线,是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至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是他领导的革命政党迈向前进的一大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重要决策体现了历史的必然和革命的需要,更重要的还因为它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随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政党政治思想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和壮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中国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中国共产党茁壮地成长。改组后的国民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获得了新生。特别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领导机构内注入新鲜血液,团聚了众多的爱国的、民主的力量,使国民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对于孙中山先生本人来说,国民党“一大”也是他革命事业中一个极其重大4 宋庚龄:《儒教与现代中国》,《宋庆龄选集》,第109页,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第三篇:《浅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变化》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浅析孙中山的革命认识变化

------孙自远

学号:3120104895 工信1229 摘要:这时,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发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到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关键词:孙中山 革命认识变化 三民主义

正文: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在他长达一生的革命过程中他的革命认识也几度发生了变化。下面我将慢慢分析。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孙中山早年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