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拙斋家传

时间:2024-09-23 14:29:3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承拙斋家传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承拙斋家传的正文:

承拙斋家传一
《《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 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 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 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 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 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 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 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 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 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 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 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晤之几席也 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 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 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 勖:勉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B.子志腻礼部/濒行偷之日,行已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C.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D.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C.承拙斋忠厚仁义名扬乡里,十三岁为母守孝,父亲死后,教育抚养异母小弟,还把失明的老师侍奉了八年,先生死后还禀告掌官褒扬师风。

D.承拙斋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应如孟子所说,对自己经常反思,这得益于他在学问上的“求之于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然则拙斋得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答案

4.(3分)B(行:品行)

5.(3分)B(原文 标点: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文章《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应断)

6.(3分)D(“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一句错,原文是“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句中。知未”的意思是“意识到还不够”,而不是“意识到不对”)

7.(10分)

(1)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位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

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句意2分,“安…自得…”各1分)

(2)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句意2分,“得力”“勤”“皆”各1分)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 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 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 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 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 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 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 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 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 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 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答案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 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 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承拙斋家传二
《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密码作文600字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解释

  1.少孤:年幼丧父。   2.明:精通;懂得。   3.授:传授;教。   4.诸:所有。   5.好:喜欢,爱好,喜好。   6.怪:奇怪。   7.索:索要   8.承宫:东汉人。【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文章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出自10.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11.樵薪:砍柴。   12执苦:干苦活。   13.庐:屋子。   14.笞(chi).:用竹片鞭打。   15数:几。   16欲:想要。   17樵薪:砍柴。   18执苦:干苦活。   【启示】   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   【承宫樵薪苦学里众学生为什么要阻止猪的主人打承宫?】   《春秋》中有一个原则是“仁”

阅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承宫樵薪苦学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宋体;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懂得 ③庐:房前 ④笞 :用竹鞭打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3、理解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承拙斋家传三
《描写看的成语有哪些?》


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成语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例  句: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安之若命ān zhī ruò mìng

成语解释: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成语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  句:“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黯然销魂!(郭枫《且饮一杯寂寞》)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例  句: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傲睨得志ào nì dé zhì

成语解释: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傲睨万物ào nì wàn wù

成语解释: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例  句:……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鲁迅《文化偏至论》)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例  句: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


傲世轻物ào shì qīng wù

成语解释: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不俗。”


作如是观zuò rú shì guān

成语解释: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成语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堪入目bù kān rù mù

成语解释: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例  句:说着,早一屁股坐下,那种气极败坏的样子,实是不堪入目。(《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三回)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例  句:知县生平不欺暗室,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贵古贱今guì gǔ jiàn jīn

成语解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白衣卿相bái yī qīng xiàng

成语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例  句:小生不才杀者波,也是国家白衣卿相。(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


鄙于不屑bǐ yú bù xiè

成语解释: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物在人亡wù zài rén wáng

成语解释: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傲睨一世ào nì yī shì

成语解释: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优秀老师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成语出处:《宋史·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表壮不如里壮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语解释: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例  句: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


不齿于人bù chǐ yú rén

成语解释:指被人看不起。

成语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纪·徽宗政和元年》:“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


不瞅不睬bù chǒu bù cǎi

成语解释:不看也不答理。

成语出处:明·苏复之《金印记·周氏回家》:“女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例  句: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巴头探脑bā tóu tàn nǎo

成语解释:形容伸着头偷看。


不分轩轾bù fēn xuān zhì

成语解释: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例  句: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不分轩轾,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高阳《胭脂井》)


面目可憎miàn mù kě zēng

成语解释: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例  句: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不看僧面看佛面bù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例  句: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恁说着,你就不依依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


白日衣绣bái rì yì xiù

成语解释: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大有可观dà yǒu kě guān

成语解释: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例  句:这个捐款也就大有可观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成语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参透机关cān tòu jī guān

成语解落花流水春去也释:参:检验,察看。机关:阴谋或秘密所在。看透了阴谋和秘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孙寡妇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胜败乃兵家常事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成语解释: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例  句:这次试验失败了,但不要恢心,胜败乃兵家常事,总结经验,坚持试验下去,定能成功。


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例  句:象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草菅人命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


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例  句: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洞察秋毫dò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蝉不知雪chán bù zhī xuě

成语解释: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

成语解释: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例  句: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毛泽东《实践论》)


长虑顾后cháng lǜ gù hòu

成语解释: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成语出处:《荀子·荣辱》:“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


睹物思人dǔ wù sī rén

成语解释: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例  句: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眼内无珠yǎn nèi wú zhū

成语解释: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见兔顾犬jiàn tù gù quǎn

成语解释: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持蠡测海chí lí cè hǎi

成语解释: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重见天日chóng jiàn tiān rì

成语解释: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杂赋·序》:“一入真州,忽见中国衣冠,如流浪人乍归故乡,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例  句: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鹰瞵鹗视yīng lín è shì

成语解释:鹰、鹗:两种猛禽;瞵:眼光闪闪地看。形容用凶狠的目光盯视着。

成语出处:晋·左思《吴都赋》:“狂 犷狯,鹰瞵鹗视。”


在人耳目zài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成语出处: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例  句:豫省一灾,官吏以吞赈款兴大狱,昭昭在人耳目。(章炳麟《满洲总督侵吞赈款书》)


重男轻女zhòng nán qīng nǚ

成语解释: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例  句: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曲波《林海雪原》二十)


触目如故chù mù rú gù

成语解释: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成语出处: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不登大雅之堂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例  句: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部小说,初名“金玉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赴险如夷fù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串亲访友chuàn qīn fǎng yǒu

成语解释:走亲戚,看朋友。

例  句:农民都愿意在春耕开始前赶集进城,串亲访友。(张天民《路考》)


满目疮痍mǎn mù chuāng yí

成语解释: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例  句:台风过处,满目疮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面面相觑miàn 清明节小报图片miàn xiāng qù

成语解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成语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例  句:墙外有数十人,面面相觑,各有惊异之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


明若观火míng ruò guān huǒ

成语解释: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成语出处:《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成语解释: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目不转睛mù bù zhuǎn jīng

成语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内视反听nèi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例  句: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人亡物在rén wáng wù zài

成语解释: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戴盆望天dài pén wàng tiān

成语解释: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语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例  句: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广见洽闻guǎng jiàn qià wén

成语解释: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成语出处: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登高能赋dēng gāo néng fù

成语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等量齐观děng liàng qí guān

成语解释: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例  句: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等量齐观。


等闲视之děng xián shì zhī

成语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例  句: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侧目而视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例  句: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环肥燕瘦huán féi yàn shòu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成语出处: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昏聩无能hūn kuì wú néng

成语解释: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察见渊鱼chá jiàn yuān yú

成语解释: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鱼,不祥’。”


洞察其奸dòng chá qí jiān

成语解释: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监守自盗jiān shǒu zì dào

成语解释: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成语出处:《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例  句:总之少了谷石,却无案卷可凭,这就是监守自盗的匮空。(《歧路灯》第九十四回)


洞若观火dòng ruò guān huǒ

成语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例  句: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洞若观火”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见风使舵jiàn fēng shǐ duò

成语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例  句: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先见之明xiān jiàn zhī míng

成语解释: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  句: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茅盾《子夜》十七)


显而易见xiǎn ér yì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例  句: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的失望,已显而易见。(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见机行事jiàn jī xíng shì

成语解释: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例  句:你去见机行事,得回再回方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长目飞耳cháng mù fēi ěr

成语解释: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成语出处:《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成语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例  句: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眼明手快yǎn míng shǒu kuài

成语解释:看得准,动作敏捷。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例  句: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例  句: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堕甑不顾duò zèng bù gù

成语解释: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见物不见人jiàn wù bù jiàn rén

成语解释: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例  句: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耳目昭彰ěr mù zhāo zhāng

成语解释: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例  句: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


耳濡目染ěr rǔ mù rǎn

成语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例  句: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怵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例  句: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闻一多《龙凤》)


耳闻不如目见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例  句: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

成语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例  句: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成语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成语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例  句: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耳闻目见ěr wén mù jiàn

成语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例  句:又因他姓赤,惟恐厕内倘有赤痢血痔之类,也好教他触目惊心,时常打扫:因此把他派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斐然成章fěi rá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例  句: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斐然成章。(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走马观花zǒu mǎ guān huā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成语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例  句: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作壁上观的。(鲁迅《两地书·七》)


了不可见liǎo bù kě jiàn

成语解释: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了身达命liǎo shēn dá mìng

成语解释: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生今世,则俺那郑元和可甚麽了身达命。”

例  句: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触目兴叹chù mù xīng tàn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描写看的成语有哪些?】

承拙斋家传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