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 议论文

时间:2024-11-10 14:09: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话题作文 > 议论文 > :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的正文:

第一篇:《理性对待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

理性对待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

2012年12月11日04:11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 “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忠实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我相信作文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由此可见,互联网正在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正在改写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而理性地对待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很有必要。

网络民意网络监督不容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舆论可作为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网络舆论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民心和民意。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与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保证公民意志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中体现。而互联网的出现助推了中国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改变了社会政治的沟通模式。

我们知道,“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主角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网民。在现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气可用,网民对民生、公民权利、公共治理极为敏感,民众通过网络拷问政府部门、监督政府部门,其频次和深度也日益增加,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论,打通两个舆论场,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呼唤民众进行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

官方媒体应该本着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基本事实的认定到价值判断,乃至话语方式,应与网民坦诚交流,形成交集。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反映和倾听民意,化解民怨,疏通和激活体制机制,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是减少社会舆论对抗性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的党和政府,作出了很好的表率,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和亲自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了 “官方微博”,织“围脖”成为许多干部征求民意的重要渠道,以至于2011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微博正在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人人都是参政者”的崭新阶段。 正确对待理性鉴别网络舆论

随着网络时代新兴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信息流动加速,公众的表达丰富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等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梳理清楚,结果就可能“雾里看花”、真伪难辨;众声喧哗的表达若不经过理性沉淀,很可能变成人云亦云,甚至三人成虎,严重影响稳定和谐的大局。

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重要资源的主流媒体,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舆论场,应该提供优质信息,传播事实真相,彰显主流价值,倡导社会互信,引导社会舆论。既不随意夸张炒作,也不割裂社会共识;既不迎合偏激情绪,也不放大对立误解。换句话说,应该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对处于“青萍之末”的网络舆情保持敏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对可能引发误解的事件进行主动回应,让民众得到一个真实、准确、客观、全面、权威的信息报道;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对群众的诉求、公众的情绪和事件的进展进行解释和引导,以积极的建设性思维,通过舆论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有助于淡化和疏导过激情绪,才能真正消解网络传播中的“偏激共振”,破除焦虑情绪下的“谣言”,起到应有的缓和矛盾、化解危机的社会稳定作用。因此,主流媒体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一环。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环境,主

流媒体应该也有责任成为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疏导社会情绪的“整流器”,化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

从政府来说,应该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进行净化,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网络成为舆论监督、关注民生、汇聚民智的有序平台。作为个人,面对众说纷纭的网络舆论,应该理性分析,做出正解判断,尤其是对于一些负面新闻和舆论,在未得到证实前绝不轻信,更不随意散布,以免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普通民众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我国政治环境的今天,重视网络民意、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社会潮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善待网民,信任人民。提升互联网的凝聚民心、汇聚民智功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必须具备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胆识,同时,也应成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的系统工程。(赵树婷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第二篇:《2016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6篇应对高考》

2016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6

警惕“撞翻变道车”的快意

近日,一条交通事故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起网友激烈讨论。视频显示: 3月5日,广东东莞中堂大桥一辆大众轿车强制变道,被一辆比亚迪撞翻。对于这起事故,舆论一波三折,讨论的焦点在于比亚迪车主是否“故意撞车”(3月21日《南方日报》)。

你强行变道,我霸气撞飞——这是网友对相关视频给出的“阅读理解式”答案。胡乱变道,胆子不小,发生事故,该负全责。舆情发生逆转的是“撞翻变道车”的车主在微信群发出了惊人之语:该大众朗逸已经是他撞过的第7辆车。“一般都是别人全责才会撞上去,否则不会撞。之前开比亚迪S6时,已经撞了2辆凯美瑞,2辆锐志,1辆CRV,1辆RAV4,全是完胜,没有输过一次。”随

后,东莞交警成立专案组,重新启动调查。结论还是认定大众车负全责,因不存在斗气开车的事实行为。

通常,面对强制变道,大多车主尽管深恶痛绝,但为了保证驾驶安全,除了紧踩刹车、打轮躲避,似乎也无计可施。而今,比亚迪车主据说不仅两次成功阻止大众车主强行变道,还给这个不守规矩者一个大教训——被撞翻车四脚朝天,这让饱受多年塞车之苦者拍手称快。此后,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更近乎为“马路侠客”光荣加冕。

变道引发意外,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四脚朝天似乎活该。不过,有两点需要厘清:

一是从法理而言,道路交通法规定,违反禁止标线强行并线的,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只是,“变道车辆必须避让直行车辆”,不代表直行车辆可以罔顾前车人身安全而“以暴制暴”。换言之,在风险因素瞬息万变的马路上,“撞翻变道车”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不可控

的。如果我们放纵了“直行可以撞变道”的逻辑,法律就算正义,也是面目狰狞的正义。当然,若是果真故意撞车,已经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就不是“全责”那么简单了。也就是说,法律从来就没有支持过“对方违法在先,撞了白撞”的说法。

二是从道义来说,以如此方式惩戒强制变道车辆,不仅游走在人性边缘,也是不折不扣的丛林逻辑。去年引发全民热议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起因即是女司机任意变道。用人命关天的代价,去惩戒不守规矩的车主,这力度残蛮而血腥。除此之外,难道没有别的选择?眼下,不少车主已经为爱车装了车载行车记录仪,而在不少路段,公共监控等技术也完全可以还原强制变道的是与非,何苦非要拼了性命上演私力救济的马路惊悚剧?

车在路上,难免遇到各种状况,比之于动辄就“撞翻”的暴脾气,慢一点、谦让一点,可能更是当务之需。“撞翻

变道车”的快意,于法治而言是值得警惕的。

为快递小哥期待“依法处理”击节叫好

近日,一段“车主掌掴快递小哥”的视频刷屏了。并非因为热闹而被围观,而是一个频频动手打人、一个没有任何反抗的对比反差,让一场看似是非分明的纠纷变了味。被打的快递小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很委屈,已经报案了。对于期待的结果,这位小哥回答了四个字:“依法处理”。目前,殴打快递员的出租司机因寻衅滋事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蹭坏了他人爱车,双方应负有何种责任,需要专业鉴定,最终由法律说了算,不是谁富有、谁气势大,就可以任性动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再有理,也不能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用粗暴的手段始终不能解决问题。

人都说,遇事要讲理。这首先是在情感和常识意义上判定对错,有些看似“理”气十足的事,往往在当事人心中有一个结果,但既不能“得理不饶人”,像那位车主一样揪住不放并施以暴力;也不能“理亏心虚,任人欺负”,像快递小哥一样如绵羊般被随意打骂。实际上,所谓的“理”,也只不过是一个不成文守则,关键还是靠法律。

其实,施暴打人的背后,也凸显出对规则的不尊重、对法治的不敬畏。如果没有受到他人来自生命的威胁,为何要选择先动手?如果有清晰可辨的责任,为何不等待警察依法处理?如果心中有对规则制度的基本遵循,为何还会轻易地当街撒气?可见,表面上是在释放心中的不满,实际上是在践踏社会普遍形成的对法律制度的守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法律保护下的个体,人人遵守才能人人受益,随意破坏必将自食其果。在法律面前,没有更公平正义的解决方式,更何况是一件小纠纷?

第三篇:《2016届衡水高三大联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

2016届衡水高三大联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一、真题回放。

2016年1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上海地铁车厢内,几名乘客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指责其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的行为。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视频迅速传开,网友议论纷纷。据网友爆料,该女子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还有网友爆料,她曾参加过浙江卫视的相亲栏目,并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先是这名女子的各种信息被网友人肉爆料;后有消息称,她迫于压力丢了工作,而她所在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

概括材料内容:①女子在地铁车厢吃凤爪扔骨头,引发乘客与之理论并相互对拍;②该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众网友对其人肉爆料;③女子迫于网络舆论压力丢了工作,所在公司业务受影响。

概括材料主要对象:“凤爪姐”、“人肉爆料网友”和网络舆论。

主要参考立意:

凤爪姐角度:我们需具备现代公民素养(文明素养),恪守社会公德、公约,否则很难立足于现代社会。

人肉爆料网友角度:人肉爆料看似对不文明行为的鞭笞,实则是一种非法的、不道德的网络暴力行为。

网络舆论角度:网络具有舆论监督作用,但同时也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网络时代”亟待对网络行为的引导、规范和监管。

综而言之,这道新材料作文的重点与深刻之处,不在于对“凤爪姐”不文明行为的批判,而在于对网络时代“网暴”行为的理性思考:“网暴”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网曝”成“网暴”?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

三、参考范文。

比“凤爪姐”更堪忧的是“网曝”

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认知误区: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然后肆意去审判处于道德洼地者。上海地铁“凤爪姐”被“网曝”一事,正是这种认知误区的典型。

固然,在地铁车厢内吃凤爪、扔骨头,确实有违公德与相关规定,确实应该受到乘客、网友的批评和相关部门的处罚。但是,这种批评和处罚,只能在法律允许的权限范围内。比如,乘客、网友可以批评其不文明行为,地铁方可以依据相关条例对其处罚。除此以外,对“凤爪姐”的任何形式的扩大化审判,都是错误而且危险的。

“凤爪姐”之错,在于其在地铁车厢吃凤爪、扔骨头且不以为错。但她凭自身才学而成为小提琴老师、她参加相亲节目并牵手成功、她的各种信息并不是“错”,与她在地铁车厢扔垃圾一事无关。现在却被“网曝”们一一爆料,最终导致她丢失工作、所在公司业务受挫。 这种“网曝”其实是典型的“网暴”——网络暴力。它通过网络去搜索、曝光、散播各种信

息,从而在舆论上对被曝光者施加巨大压力,来满足“网曝”者的猎奇心、表现欲和嗜血本性——以舔舐他人痛苦为乐。这种“网曝”者往往自居“道德高地”,对在某事上处于“道德洼地”者尽行“痛打落水狗”式的“网暴”。这种“网曝”常以“公心”的面目来行“私念”,表面冠冕堂皇,内里阴暗龌龊。但在当下中国,他却常常如愿以偿。他公开凌辱了“被网曝”者,不仅品尝到虐待别人的“快乐”,还赢得了“公众”的眼球与掌声。如材料中的“凤爪姐”,被“网曝”后丢了工作,失了生计。“网曝”们必然是很享受这一过程,很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只是我们曾否想过:因为在地铁车厢里吃凤爪、扔骨头就被辞掉工作,这合法吗?符合道德吗?

显然,这既不合法,也不符合道德。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只能依法处罚其扔垃圾的行为,而不能牵连、扩大至其它方面。对“乱扔垃圾”者进行教育和处罚,是为了维护和倡导文明,而不是为了迫使其失掉生计。“网曝”的所作所为,比“凤爪姐”更堪忧,对社会文明的破坏和毒害更甚。“凤爪姐”仅是个别现象,“网曝”却是集体行为。更且“凤爪姐”以“恶”的面目出现,极易被人辨别与制止;“网曝”们却以“善”的面目很隐蔽地行“恶”,煽导舆论、毒害社风,却不易被识破与惩处。两相比较,“网曝”之害远甚于“凤爪姐”者。2013年高中女生琪琪因被怀疑行窃惨遭“网曝”而自杀,这样的“血的教训”,似乎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

“网曝”的盛行,有其诸多因素。一方面,“网络时代”是新兴产物,社会各界对其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道德塑造上正处于摸索期、模糊期。另一方面,当下民众现代公民素养的缺陷、“娱乐至死”社会风潮的肆虐,使得“网曝”这类“审丑”的“集体狂欢”不时上演。但更深层的因素,应该是我们的盛行“道德审判”的民族文化病弊。鲁迅笔下冷酷对待阿Q、孔乙己的民众,文革时期冷酷将“犯人”游街示众、围观侮辱的“革命群众”,与当今冷酷对待琪琪、“凤爪姐”的“网曝”者们,其精神面目何其神似。这种“道德审判”,总是以“卫道士”者自居,为了“卫道”,罔顾法律、人情,肆意践踏他人尊严、侵害他人隐私。这些,又与清代戴震所批判的“以理杀人”何其貌似。

要防止“网曝”变“网暴”,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建设、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与道德;一方面我们要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矫治“娱乐至死”的低俗社风;更重要的方面是对嗜好“道德审判”的民族文化病弊的根治。若能如此,则健康、文明之中国网络时代可待矣。

第四篇:《时评类新材料作文素材2》

时评类新材料作文:“成都女司机挨打”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5月3日下午,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附近发生一起打人事件,女司机卢女士被后方小车司机张某逼停后拖出车外,暴打至骨折脑震荡,身上多处淤青。从被打后收获同情,到行车记录仪曝光真相,再到男司机被刑拘后道歉认错,女司机被人肉出多次违章驾驶后死扛,要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短短几十个小时内,舆论风向出现惊天逆转。5月6日,舆论开始愈发理性和客观,外界普遍认为双方各有责任,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并谴责“路怒症”的现象。不过,一项调查显示,70%的网友认为女司机被打活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网络文章精选】

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谁之过?

5月3日下午,四川成都娇子立交桥附近发生一起打人事件,女司机卢某惹怒司机张某并导致后者下车对其殴打,事件曝光后,网上对打人者一片谴责之声。4日下午,张某的行车记录视频被传到网上,从视频可见,卢某两次故意别张某的车才招致后来的暴力。

剧情就此反转,卢某也惨遭网友人肉搜索,之前的不良记录都被翻出来,甚至个人隐私信息也被曝光。

昨天下午,卢某的父亲针对网络上的隐私泄露以及诬陷通过电话向警方报警。

同一天,女司机卢某躺在病床上接受央视采访,讲述她当时的想法:“以我这么多年开车的经验,在那样的距离我变道过来出去,是没问题的。不会导致他急刹车把小孩吓到,出来我都没感觉到把他别了。”

第一幕

视频记录女司机被暴打前情: 连续变车道

5月3日发生在成都的“男司机街头殴打女司机”事件备受关注,4日成都警方发布视频,还原了事情的全过程。

3日下午2点13分,两辆红色轿车各自停下,前车的男司机下车,将后车女司机拖出车外,拳脚相向。目击证人表示,殴打持续2分钟,男子手中的螺丝刀还划伤了一位出租车司机。

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成龙路排错所副所长覃阳说:“他(嫌疑人)认为被害人违章变道,已经快接近的时候,被害人突然打了这个转向灯,然后变道,准备从辅道的出口出去。行车记录仪上显示(变道)是比较快的。”

最终,事件升级为肢体冲突。经诊断,被打的女司机面部多处骨折,轻微脑震荡。打人男子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不过被害人认为,她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的变道给后方车辆造成了惊吓。

被害人卢女士称:“以我这么多年的开车经验,在那样的距离我变道过来出去,是没问题的,不会导致他踩急刹或者怎么样,把小孩惊吓。出来了我都没有感觉,把他(车)别了或者怎么样。”

舆论愤怒了,网友对男司机的批评压倒一片,“丧心病狂”、“变态”、“素质低”等差评黑压压一片。

第二幕

打人者张某:很后悔,年轻人不要像我这样

打人者张某称,双方并未发生交通事故,他多次逼近女司机卢某的车,直到将她逼停并拖出车暴打。

张某现以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并录了一段视频对卢某道歉。被他划伤的司机头部、面部受皮外伤,而卢某伤情有待进一步司法鉴定,结果预计在3日后拿到。

张某表示,这件事情他很后悔,并表达对受伤女孩卢某的歉意。他希望告诫所有在路上开车的年轻人,“不要像我这样,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张某的老婆也表示,希望受伤的女孩和的哥,给自己丈夫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三幕

女司机遭人肉搜索: 多次违章

4日下午,成都警方公布了另一段视频。殴打事件还原之前,两车在成都三环路由东向南行驶,经过航天立交桥出口时,两车均要驶出主道。从男司机的行车记录仪可以看到,前车的女司机连续变道。从打转向灯到完成变道只用了3秒,第二次变道只用了2秒。

网友从视频里中可以发现,张某的车被卢某两次故意别住,刹车后还能听到张某小孩的哭声。广大网友对于事件的态度随之开始转变,不少网友转而谴责这位女司机卢某的路霸行为。

大多数网友对男司机的道歉并没有上心,他们把注意力聚集在女司机上,开始人肉。 一篇《疑似涉事女司机4年前不文明驾驶行为》在网上热传,其车牌号与最近被殴打视频中的车牌号一致,都是川AD7T67。

微信公众号“新闻马赛克”搜集整理了女司机的劣迹:她的小孩曾站在天窗外左顾右盼扔东西,她曾将车停在窄路中间并骂人,她牌照为川AD7T67的红色现代车还有26次违章未处理,她名下另一辆宝马也有违章未处理„„

微博网友“付近小朋友”评论道:“作为一名老司机,女的不对,男的已经让了2次了,女的不依不饶,还把头伸出来骂。女的有100%的责任。”微博网友柘溪懒猪说:“女人该打,想变道就变道,从不把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

网友“J.Bai”在朋友圈的发言也被截图广为流传。“J.Bai”称,曾开车遇到过川AD7T67,很窄的一条路,对方硬是把车停在路中间,叫她让一下反遭辱骂。

昨天,对于卢某的人肉搜索却并未局限在交通事件本身,甚至卢某从2013年至今开房多少次都被公开。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开车是开车的事儿,跟开房有什么关系。

第四幕

父女上阵:要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卢某父亲昨天表示:“女儿只是偶尔开一下这辆现代车,网上传出的交通违法都是我造

成的。”

卢某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就第一次变道行为道歉,她说,第一次连变两根道,是想从三环主道进入辅道往三圣乡走,“确实有点急,我道歉,但我没有想去别他。”第二次“因为路窄不得已才拐过去”。最后一次是“想尽快离开,但没想到他把我别停了,话没说就打。” 卢某认为自己正遭受道德批判,并考虑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卢某接受采访时说:“我不相信全国人民是这样看待这个事的,我不相信所有的观众就因为我无意的一个变道让后方车踩了一点刹车,导致他这样暴力的行为对我进行殴打。” 前后视频曝光后,网名是众说纷纭,到底是谁之过呢!又是谁先引发的事件呢!归根结底还是被害者自己,同时都在道路上行驶,为何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女人强势不一定好,或许在家有老爹让着你,男友、丈夫让着你,但不是每个男人都会纵容你和放肆你的任性。现在的车辆越来越多,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还得有道德规范。大家都忍一步的话,何必有今天的下场。全国的驱车朋友引以为戒,安全才是生命的保障。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给我们提供自省契机

2015-05-08 09:40 来源:绵阳日报 我有话说

□冯俊锋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在历经对女司机集体同情、谴责打人暴行后,施暴者行车记录仪视频的公布使舆情惊天反转,公众很快转入对女司机的集体控诉、法理讨论、吐槽扒私和道德审判中,层层跌浪的舆情至今尚未平息。事情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早有分晓,在舆情峰值仍未走低的时间段里,开车与不开车的、参与“围观”与“置身事外”的公众都需要冷静、理性地来“捋一捋”:究竟是哪一种“与共”的情绪和粘连,把亿万公众带进了没完没了的持续讨伐中?

“人车路”永远是一组矛盾体,也是世界性矛盾的共性话题。中国的快速崛起让汽车进入家庭时代,人车路的矛盾由此频发、高发,并无限放大。“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是我们在经年累月司乘旅途中,遭遇各种恶习无力感后集体情绪的一次宣泄。“众声喧哗”之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给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究竟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思考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是一个成熟、法治社会需要探究的。

中国庞大的汽车拥有量造就了庞大的驾驶群体,驾驶水准的千差万别、文化素养的参差不齐、社会见识的形态各异,各种奇葩、荒诞的行为我们早已见惯不惊,但大多忿忿不平之后,常以隐忍的态度漠然视之,甚而,我们有时也加入伤害他人的行列中。“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给我们人人提供了一次躬身自省的契机,那就是:我们自己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遵循规矩、理性文明吗?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必要的自省是这次事件由坏事变好事的重大收获。

一天前,凤凰网“开车途中遭遇别车,你会怎么办”的网络调查中,上百万网友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人选择“忍让一步,不开斗气车”,结合网络跟帖互动的“种种声音”,表明这次事件已经寻找出网络的“最大公约数”。数据走向表明,一方面这次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孤立事件,实际却是人人“积怨”太久;另一方面多数人的客观理性,表明大家都需要一个和谐有序的文明出行环境。而这个和谐共生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文明包容,遵守规则,相互尊重。

我们需要从思想到行动做一次全方位的“体检”与排查:高速路“生命通道”应急道我们能否做到不再占用?当行车道上有人困身车流,我们能否做到立即下车帮助他人脱险?交通拥堵时,我们能否做到再不随意穿插抢位?我们能否做到不让垃圾从车内抛出、不在城市

道路开远光灯、不出现脏言恶语„„当然,更要坚决避免“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相互制造麻烦式的泄愤。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还在继续,人非圣贤,我们反对非理性、反法制、贴标签化的道德审判与舆论“拉偏架”式地绑架民意,不管法庭上如何判定责任,无论男女主角如何忏悔和检讨,这些都不及我们设身处地、躬身自省意义深远,因为,作为“他律”的法条始终有死角和漏洞,“自律”才是我们行为理性、克制、文明的“稳定器”。

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背后折射什么?

作者: 广汉市委组织部 陈敏 来源:全民记者网

日前,四川成都发生女司机惨遭男司机暴打事件成为了网上网下人们持续热议的话题。准确地说这个事件的脉络是十分明晰的, 如果抛却固有情绪和偏见,回归法律常识,回归理性,事件里的孰是孰非原本并不值得讨论,但是人们为什么却对该事件中的女司机“打得好”还是“不该打”持续争论不休?事件背后又折射出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笔者以为:

第一、该事件更多地折射出了目前交通执法的一些漏洞和尴尬。目前,道路交通法针对随意变道行为的处罚是如果被执法人员抓住可能会扣分,但如果只是被电子设备抓拍,可能就不会被扣分甚至不罚款。因此,在现实中,很多人不怕罚款,就怕扣分。因为分若扣完就意味着驾照吊销必须重考。显然,如果驾驶行为违法成本过低,或者只是受到道德谴责,这就必然会导致诸多弊端。

第二、该事件折射出人们对法律常识认知的错位。大家在喋喋不休争论该事件中的女司机是“打得好”还是“不该打”的时候,对“无论如何,打人不对”这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出现了法律认知的错位。要明白:事实上,一方面根据我国刑法和被殴女子目前的伤情信息来看,打人男司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应该被追刑责;另一方面,被殴女司机驾车随意变道行为应受到有的处罚,这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两相比较,前者之恶显然要大于后者之恶。因此,继续争论该不该打女司机已意义不大。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如何引导人们依规行车、礼让行驶,进而文明行车?如何把交规意识和底线意识牢记心中?

第三、该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文明观念的重新认知和提升。和急剧增加的私家车保有量相比,中国汽车社会的文明却远远没有相应地成熟。女司机变道被打这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也恰恰说明这样的不文明现象是相当普遍。倘若大家在热议这一事件的同时,能够透过事件本身,形成“变道不对,打人也不对”的交规意识和法治意识,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文明开车,文明对待他人,那么我们距离汽车文明岂不就更近一步了?

第四、该事件也折射出舆论冷暴力的巨大杀伤力。就整个事件而言,被殴女司机因为随意变道,先被男司机殴打,后被舆论“群殴”,并且还被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泄露不说,甚至还有人恶意捏造事实,影响其家人的生活。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舆论冷暴力的杀伤力。而要控制这种现象,就需要引导人们在不断提高法律常识和增强法治意识的同时,自觉重新整合道德文明观念,提升道德文明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规行车、文明礼让,这样的事件才会越来越少。

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的法治三问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青夏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

核心提示: 国家、社会、个人的文明进步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对法律的敬畏。法治国家的建设如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法律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戒尺,真正的红线,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的权威。

法,国之重器也。文明社会需要法律的约束,法治的规范。最近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在网上引起人们的热议。事件一波三折,从起先对被打女司机的同情,到行车记录仪公开后对女司机的谩骂,人们对事件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 “路怒症”“反对私刑滥用”人们纷纷观照自己的行为,对自身驾驶道德素质,以及对权利的意识觉醒,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那么男女司机究竟触犯了哪些法律?谁来追究男女司机的违法行为?如何对男女司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我们不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更深一步的发问,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推动我们法治的文明和进步。

男女司机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

事件发生后,成都交警对女司机违法变道行为进行了“扣3分,罚100元”的交通违章处罚。这种定性是否准确呢?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女司机不仅变道,而且是以危险方式妨害别人驾驶,男司机也有类似这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是主观上的故意?这种故意带来的危害如何防范和处理?这种行为属于危害交通安全驾驶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法律?

谁来追究男女司机的违法行为?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

对男女司机的违法行为,成都交通局以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对女司机进行了处罚,公安局以涉嫌刑事滋扰对男司机进行拘留。假如男女司机都已经触犯了危害交通安全罪抑或是更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时,谁来对他们进行责任追究?是交通局,公安局还是国家安全局,我们的政府部门主动来对照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责任,还是由男女司机双方各自诉诸法院来追究对方的责任?如果政府部门对男女司机都不进行责任追究,那么是否应该对政府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又由谁来追究政府部门的责任,以什么名义来追究呢?女司机原来的二十多次违章行为如何来进行责任追究?是否属于某些部门的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呢?

如何对男女司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法之威严在令出必行。所谓“执法必严”,如何处罚违法当事人是树立法律威严的所在。然而中国传统是追究无讼,违法的利益和维法的小学作文运动会成本常常成为双方当事人宁愿息事,也不愿意诉求法律,抑或动辄用所谓“私刑”。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既要达到让人们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又不能让法律 “高不可攀”。如何让法律成为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工具,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多达20万人,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给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羊群效应”显示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会引起后来人们行为的纷纷效仿。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之后,全国又有多起因驾驶行为不文明而引发的冲突,对每一事件作出清晰的认定,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准确的责任追究处理,是更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避免人们“以暴制暴”的最好途径。

第五篇:《16届素材时评精选18篇》

作文素材:新闻时评精选

1【网红经济应有益于公序良俗】 韩立勇 2016年04月29日 人民日报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显然,“网红”这一近年来的流行现象不仅和互联网经济挂上了钩,还影响着很多青少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面对孩子们的这一“理想”,不仅让家长踌躇,也在测试主流文化的回应能力。

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无非是粉丝众多、收入颇丰,而且似乎没什么门槛。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甚至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淫秽色情内容。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

网红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化、粉丝化的特点。他们最早是一类网络名人,或者热点新闻的主角,其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随着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丝,一些商业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靠炒作、制造话题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开启了一个泥沙俱下的“网红2.0”时代。目前这一轮则可以称为“网红3.0”时代,与之前单靠“颜

值”“出位”“打擦边球”等走红模式相比,这一轮网红经济在内容策划上更加精准,粉丝运营更加商业化,网红本身的形象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网红之所以能够开启一种互联网经济模式,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那就是“心理唤起”,或者说网民的自我认同。在网红们和粉丝之间,有着某种微妙而又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当众多粉丝看到自己所认同的网络偶像日益走红,粉丝数量噌噌上涨,那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足以让他们倾囊相助,纷纷“打赏”。比如,某网红在自己的公众号推荐一个单价1500元的砧板,10分钟就销售了1.5万个,超过该产品在全亚洲一年的销量。如果说,传统媒体主要靠读者付费和客户广告来维系内容生产,那么今天的网红自媒体则以用户体验来维持。“体验”正在成为网红经济形态中最惹人注目的现象。

正因为网红的一举一动和无数互联网用户的“体验”息息相关,决定了人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还应作为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移动互联时代,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关注网红且深受影响的青少年,网红经济更应有益于世道人心。从公众的角度,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是能在自身的专长领域发挥到极致的草根达人,比如通过写作成名的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人,也有凭借爆料隐私、行为出格、装萌邀宠走红的各色人等。甄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应该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识。

互联网的兴起荡平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创造了成为公众人物的平等机会,使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独特的才能获取关注度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网红需要善意运用自身影响力、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让网红经济真正成为创业创新时代的一道风景。(1182字)

2【厉行法治方能遏制“天价”事件】 兵临 2016年04月25日京华时报

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密的执法,将餐饮市场纳入常态化的法治治理轨道,那么运动式或选择性执法,最终可能仍然无法实现价格善治的目的。

桂林“天价鱼”事件持续发酵。当地物价、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还在调查之中,涉事餐馆又被曝出去年8月10日曾被曝光收取“天价餐费”。“二次曝光”为“天价鱼”事件再添新证,同时也将执法监管推至舆论诘问的前台。人们追问的是:已经被曝光的问题餐馆,为何还能继续烹饪“天价鱼”?平日里没有被媒体披露的类似事件又该有多少?

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和桂林的“天价鱼”,层出不穷的“天价”事件,不断挑战消费者对于市场环境的预期,同时也模糊、侵蚀着人们对市场法治的基本认知。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商家的自主定价权是否意味着其可以高标价、乱标价?经营者有了“明码标价”“顾客签字”是否就可以漫天要价?遵循市场定价机制是否意味着政府部门不需要对市场进行价格监管?

自由的市场是以法治为前提。我国价格法确定了多数商品采取市场定价机制,赋予经营者自主定价权,但并不是将定价行为一放了之。相反,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要求其“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还列举了经营者不得采取的“不正当价格行为”情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迄今为止,媒体所曝光的“天价”事件,几乎都不难找到违背上述立法之处。

不难看出,所谓的“自主定价权”并非没有法律规则的约束,同时立法还赋予政府部门相应的执法权责,“对价格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既然如此,为何一些地方的价格乱象依然不治?一方面,执法在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下,很可能难有作为。例如,《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某一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不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的合理幅度”,但由于并没有明确“合理幅度”的具体比例,使得这一规定在旅游热点地区遭遇瓶颈,执法部门对牟取暴利难以定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价格执法本身还存在机械化、被动性等问题。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执法部门或许会采取铁腕手段以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是桂林的案例告诫人们,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密的执法,将餐饮市场纳入常态化的法治治理轨道,那么运动式或选择性执法,最终可能仍然无法实现价格善治的目的。各种“天价”事件挑战的不仅是旅游权益公平,更有市场法治的公信力。因而对于执法者而言,不能死抱着“执法标准越细越好”的幻想,而应善于将立法原则性规定运用到具体的执法活动当中,以负责任的执法激活立法条款、维护价格法治秩序。(1003字)

3【请尊重老师管教学生的权力】 储殷 2016年04月27日 中国青年报

近段时间以来,某地学生在考场群殴老师,老师被逼还手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令人不解的是,有关部门对这起事件的处理结果,居然是组织师生相互道歉,勒令老师深刻检讨。坦率而言,这个貌似一碗水端平的处理意见,忽视了基本的是非黑白,把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尊严和了稀泥,而且无视教育的基本规律,用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去理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这对教育的损害也许比单纯的侵犯教师权益更令人担忧。

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以平权的观念去理解、构建师生关系成为某种普遍的共识。但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教育中的师生具有平等的权力。某种意义上,教育从来不是平等的,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虽然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上,却并非是平等的。教师基于被监护对象的利益,可以行使对于监护对象的管教权力。这种权力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需的。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其理智、身心发育不成熟,而经常无法正确识别自己的利益。放纵未成年人的任性,实际上将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老师对于学生的严厉管教不仅是行使权力,而且是责任所在。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把老师当作服务业者,以某种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来构建师生关系,会严重消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秩序与权威,从而在根本上瓦解教学中的指导与服从。

长期以来,一部分的人出于对西方教育的一知半解,对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切实际的批评。教师对于学生的严厉管教,被当做一种绝对不可以接受的侵犯人权、伤害孩子的行为。这

种看法不仅忽视了西方精英学校里普遍存在的对学生的严厉惩罚,而且也忽略了亚洲日、韩等国家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处罚从来都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在人类理智不足的未成年阶段,欲望、任性乃至某些先天的反社会倾向,难以通过说服与教育来快速戒除,必要的处罚恰恰是帮助学生克服反社会倾向与自我放纵的必备环节。那些把每个孩子都当做天真幼稚的天使的看法是令人钦佩的,但是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总有一部分的孩子顽劣不堪,甚至品行不端,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处罚不仅是不负责任,而且会放任他们去伤害其他的孩子。另一方面,规训与处罚本身也是树立教师权威、建立良性教学秩序的必需要素。爱心、耐心是需要时间、需要资源的,老师要对大多数学生负责,要对正常的教学秩序负责,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是圣母而只是普通人。不是所有老师都能达到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夫子水准,你不能要求老师如同家仆对待少主一样去哄着那些熊孩子。

当下的教育中,有一种倾向,即老师不再是监护人,而异化成为了服务员,甚至是被打骂、羞辱的服务员。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爱的教育,但是,面对那些为所欲为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去思考,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中国教育?师生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1189字)

4【靠什么向世人证明“国货也不差”】 苑广阔 2016年04月22日工人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其中涉及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公众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专项行动。《行动计划》指出,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玩具、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厨具、家具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见4月20日《京华时报》) 当国内一批批游客把旅游变成“购物游”,把国外超市里大到电饭煲,小到日用药品一扫而空,打包回国的时候,不管是国内的相关企业,还是公众,都无不感到“痛心疾首”。但如果我们据此就指责国内一些消费者“崇洋媚外”,却未必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在相当品种的国货上,我们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人性化程度,确实有些落后,一些国人“择优而购”并无不妥。

然而,无论从提升国货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还是从提升国内消费者使用国货的体验,扩大内需方面来考虑,都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行动计划》,可以看作是引导和推动“国货当自强”的国家行动,意义重大,值得期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靠什么来改变国货“价廉质差”的旧印象,向世人证明“国货也不差”?

首先,要在推动国内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方面采取切实的行动,没有严格、过硬的产品质量标准,就不可能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这是常识。国外产品的质量之所以优于国内产品的质量,原因很多,但肯定离不开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倒逼国内企业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主动提升品质。

其次,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是“只求最好,亦求更好”。只有让“工匠精神”“工匠意识”融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血液,成为企业产品生产线的“重要法则”,才能保证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每一件产品都成为优质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也才能在和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放在一起时不落下风。

第三,要下大力气整顿国内产品市场秩序、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那些注重产品品质、坚持以质优取胜的企业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真正实现“优者生存,劣者淘汰”的市场生存法则,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国内产品的质量,树立国货形象和品牌。(959字)

5【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是不是真出了问题】 何超 2016年04月29日 中青报

四川师大学生“手刃”同学的新闻,已经不是“让人震惊”可以形容的。联想起这些年发生在校园的极端事件,以及大学生弑母、中学生持刀残杀班主任等新闻,不免心生忧虑。一边是“感谢当年不杀之恩”的网络流行语,一边是日渐增多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 曾经问一个著名大学的辅导员,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宿舍里的纠纷。

“非常6+1”是这代人最典型的家庭结构,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其他成员都是长辈,他们成长于长辈营造的不真实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没有人会与他们争抢,一旦发生矛盾,都是别人——长辈在退让。这一切都让他们习惯了以自己为主的生活生存方式。

缺少伙伴的成长环境,让很多人变得非常自我,发生矛盾时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会自我检讨。最基本的集体生活,成了他们上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门槛,有人甚至为此痛苦不堪。曾想约几个孩子写一篇同学关系的文章,不料连续被三个父母拒绝,理由都是:我们家孩子与同学关系不好,自己在外面租房住。不知道与人相处,不知道忍让、妥协的同时,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任性中,往往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宣泄,自杀与杀人只是其中的极端表现形式。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重视子女,对于多数人,孩子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与未来,这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社会文化传统。不幸的是,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上,我们叠加了独生子女,更糟糕的是,还叠加了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被误读误解的理念,误导了家长、老师和孩子。

谈到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舆论充斥的都是没有原则与先决条件的尊重,鼓励,个性,快乐,却没有了基本的惩戒。其实,约束,规范,是任何人成长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被规范约束的过程。在这其中,基本的惩戒,包含体罚,都是手段之一。尊重,是指方式与态度,但并不涉及原则,即必须遵守的规则。在西方最好的私立中小学,都有着严苛的日常规范要求。最好的私立学校,也几乎是清一色寄宿制学校,无论你来自什么家庭,多么尊贵,在一个集体环境里,你只是普通的一员,必须学会尊重,忍让,妥协。

日本皇室曾规定,皇子必须在3岁后离开皇宫,寄养于皇室之外,以便淬炼。同样,英国王子至今仍要到部队服役,目的还是淬炼。因为部队只有服从,没有理由。至今,在美国19个州,法律上还是支持并允许对学生体罚的,在很多英联邦私立中小学,我们还可以看到教室后面挂着一根鞭子。

但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被斥为落后的理念,在学校的教育中则直接被禁绝了。于是剩下的,就只有表扬再表扬,鼓励再鼓励。老师甚至连批评学生的权利都没有了,不敢批评,更不要说惩戒了。孩子们在这种过度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往往瞬间崩溃,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 独生子女,又赶上了互联网时代。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替代伙伴的是游戏,是影视,是不受控制的网络环境。

游戏是目前青年最喜欢,也是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最重要伙伴。但各种主流游戏,无一不是打打杀杀。虚拟世界的砍砍杀杀,不断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年轻人对生命本身,对生死缺少了最基本的认知、尊重、敬畏。我们的影视作品没有实行严格的分级制度,无论多大的孩子,从小都可以看到最为暴力的镜头。耳濡目染,这些都在模糊着他们的“三观”,钝化他们的感官刺激。 这些年,违法犯罪行为低龄化。而在青少年保护的立法上,却忽视了对恶行的严厉惩戒。前些时候,美国洛杉矶法院对几个欺辱同龄人的中国少年处以13年的重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反观国内,很多青少年即便是杀了人,但却往往因为不足14岁,不仅免于刑责,甚至连基本的惩戒都缺失了。这就在客观上纵容了戾气。

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调整,将极大地改善“孤独”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要破除一些被误导的教育理念,避免对年轻一代的宽容和骄纵。社会各个方面也需要重视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完善并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让年轻人成长在一个更为健康的社会环境中。(1668字)

6【对于90后而言,集体意味着什么】 王钟的 2016年0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班级获得了一个集体荣誉,班长在群里郑重宣布,好多同学觉得“无感”;学院组织大合唱,号召大家踊跃报名,不愿意参加的人好像一年比一年多了;临近毕业,有同学提出搞一场集体春游,起初大家都举手支持,但是到了统计人数的时候,应者寥寥,这场计划好久的班级毕业旅行无疾而终„„经常有人说,90后是缺乏集体生活的一代人,这些场景似乎能够印证以上论断。

但是,90后真的没有集体生活吗?好像也不是这样的。从前些年红得发紫的人人网,到现在此起彼伏的各种沙龙、社团,借助互联网平台,90后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爱看话剧的可以找到一个小集体,爱探险的可以找到一个小集体,“吃货”更是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小伙伴。依据自己的个性,90后熟练地掌握“抱团取暖”的技能,这与过去被动融入某个集体很不一样。

当集体需要的时候,90后不会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退缩。我上大学时,恰逢国庆60周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群众游行,没有任何强迫性的“动员”,身边很多同学都主动积极地报名。因为他们知道,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如此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这一与祖国共享荣誉的机会。我有一位师弟,大学期间暂停学业,投笔从戎,到东北最寒冷的地方执勤戍边,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出于对军旅生活的一腔热情,虽然一时落下了学业,和同学产生了两年的“差距”,却收获了难得的人生体验。90后的这些举动,是对“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的最佳诠释。

90后所期待的集体生活中,集体最接近于构建集体的原始目的,为了达到某种一致性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我们最反感的现象是:某些人利用集体的力量,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暗地里让集体利益遭受损失;或是打着维持集体一致性的旗号,耍个人手段,实质上为了排除异己。民主、协商、妥协,是90后对待集体生活的立场和态度,最不能让90后接受的是集体里只有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没有个人表达的空间。 或许,面对一个特定的集体,90后很难做到不离不弃——冬天花谢,春暖花开,有人离去,有人归来,这是常态。但是90后并不是缺乏集体精神的一代人。我们拥有构建属于自己的集体的能力,我们也愿意朝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守望相依。(871字 )

7【考试的“公平之舟”,不能说翻就翻】 何鼎鼎 2016年04月27日人民网

考试,拼的是实力,重的是公平。但各省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不少考生还没收拾完行囊,就传出“考试泄题”的消息。尽管江西省人社厅随即就介入调查,但由于本次公务员考试属于省级联考,各省题目不尽相同却有所重合,一旦泄题便容易形成“铁索连环”,到底“泄没泄”,疑虑不只是在江西。

梦想的力量作文

为何出现那么多雷同题?是否真的有内鬼?调查仍在进行,真相还不明确,但怨气早已发酵。随着近年来国家重要考试考场舞弊案频现,考试的公信力也在受挫。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有考生在考前45分钟接到机构传来的考题与答案;就在本次曝出省公务员考试疑似泄题的同时,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也疑似泄露答案。一而再再而三,“考试泄题”的幽灵,要飘荡到何时?

法律已经足够刚性,刑期不可谓不短,但泄题案、各种疑似泄题却依然不断,作弊入刑时间短、震慑难以形成是一个原因;其次,是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净化考场,除了让事后惩戒形成震慑,更要确保事前、事中制度监管不缺位。屡次泄题案中,考试辅导机构“身影翩跹”、“内鬼外援”里应外合,无不显示制度的缺环。要确保考试公平不被利益绑架,必须保证从命题、印刷到运卷、保管全流程的严丝合缝,而这可能就要更细致的流程、更规范的制度以及组织者对待考试的认真精神。此外,也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作弊入刑”。因为无论在刑(九)还是两高司法解释中,对于哪些考试作弊要入刑,均界定模糊。“法律规

第六篇:《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广州公务员笔试已于3月20日结束,下面gkstk考试网带来申论真题,欢迎阅读。

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以下材料由考生回忆或网友提供】

材料一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

材料二

公共理性是一种具有主体间性和公共性的交往理性,它往往通过公共舆论的话语方式得以展现。在现象学的思想中,主体间性又被称为交互主体性,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将他人看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将他人看作是另一个“我”的存在,以同情之理解甚至是“移情”的方式与他人产生交流与共识。公共理性的主体间性特质就表现为它不是个体的实践理性,而是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对话、协商、反思等形式所形成的公共性的理性原则。虽然一些人在公共事务中更具有远见卓识,但他们依然要考虑其他人的情感和立场,能够通过换位思考和理性说服的方式与大多数人达成共识。

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公共理性蕴涵着沟通、协调、妥协、宽容、参与、自主、公平、调适、公正、责任、法治、对自我的适度怀疑与对他者的信任、健全的权利义务感等一系列公共调适能力。现代生活需要公民理性有序地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需要他们自主地调适环境要求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敷衍塞责,需要对权利与义务关系保持健康的认知感。

……

材料三

……

试题要求:

请以“公共舆论中的公共理性”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文章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出自id="page_slice">

第七篇:《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

篇一:理性爱国

崇洋媚外”这四个字好像是时下,或者更早,就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口头禅。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流入中国,对本土文化带来压力,崇洋媚外又成为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尤以对日本的文化流行,很多人最是不屑,只要一听日文歌曲,看日本影视,就很有可能遭别人鄙视或是不屑,随之耳边就跳出那四个字。对于中日从古至今的恩恩怨怨,似乎就要牵扯出N万字的评论或是连续M天的叫骂,争辩,对此我就不再发表个人意见。

其实中国同胞对此的抱怨,反感,愤慨,同样身为中国人的我是非常理解的,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老一辈不能忘怀,对此无可厚非。但是,新时代应该是由我们来开拓,我们既要不忘国耻,更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未来。

我一向认为对比产生差距,有了差距才会奋发,奋发后才会自强。我承认自己是因为日本动画才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兴趣的,相信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的真是很好(以下省略10000字的感想),能够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么多好动画,是我的幸运,而对于目前的中国动画我不做任何评价。那些没有看过就全盘否定的同龄人,我只能说这是他们精神享受的损失。然而我们并不能只沉迷于其中而不找寻自身的不足,这样只会沦陷。

时代需要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创造者,一味模仿不能造就自我,完全抵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也只能做井底之蛙,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过激的爱国热,而是理性爱国。

篇二:

众所周知,钓鱼岛一事是近日最热门的话题。钓鱼流行主教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日本抢不走的,不要以为岛上挂着你们的小太阳旗钓鱼岛就是你们的!在1972年美国自作主张把福州市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权连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事实上钓鱼岛并不属于日本,而日本欲将其国有化,这一举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内心的不满。因此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愤怒,也为了弘扬自己的爱国激情,纷纷发动了游行示威活动。

游行示威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I卫自己国家的领土。而有些人被这些正义的的热情冲昏头脑,渐渐失去了理智,做出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行为。这些行为到底是正确与否呢?是爱国还是害国呢?

首先,发动游行示威的出发点是爱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人们把自己的这种爱国情怀通过不理智的方式,采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不理性的。爱国,仅仅就两个字,可是表达他的方式有许多。据调查,每砸掉一辆23万的日系轿车,从国家纳税等角度来分析,日本仅仅损失了27元钱,而中国损失有1400元之多。仔细想想“打砸抢”参与进来的人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怨气,可是真正吃亏的是谁呢?还不是自己的国家吗?这就是所谓的爱国吗?

现在,游行的人当中有众多不法分子,借着人多,打着爱国的旗号,表面上是在游行,而背地里悄悄的拉拢人,意图谋反。这不正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吗?爱国有热情,但要理性,合理的爱护自己的国家,做不影响治安的事,理性爱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钓鱼岛争议是两个国家上领土上的纠纷,并不影响人民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钓鱼岛事宜,理性的爱好自己的国家!!

篇三:

是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将注定是一场闹剧、是徒劳的,因为它无法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说它是徒劳的是因为,在钓鱼岛这样事关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也不可能让步。当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之后,中国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出级别最高、也是最强烈的抗议,并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声明及海图……这显示了官方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从民间来看,也不容许国家退让,甚至任何示弱都会遭到批评。这从中国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宣示主权一事上即可见一斑。消息一发布,立马成为媒体焦点,而民众的心也早已超过了海监船奔赴钓鱼岛海域的速度,只因一时没有看到身影,在网络里就引发不同的解读。而在14日凌晨,当中国6艘海监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的时候,又迅即引发围观。在当下的中国,民间舆论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谁都无法回避民间的态度。

中国珍惜和平,不希望战争,但并不害怕战争。其实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早已不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还有比战争更厉害的,比如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日本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正在形成对日本的一场战争。几天来,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比如抵制日货、上海车主烧毁自家本田车声援保钓、日剧香港取景遭驱逐、沈阳爱国车贴卖断货(日系车主是购买主力)……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凡是正在购买或者打算购买日本品牌的消费者都会掂量再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到嘴和原本就在嘴里的肥肉现在却要吐出来,日本的经济大佬们不着急才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于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访问。该访华团计划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同时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一信息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日本经济界人士组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大佬坐立不安的日子还在后面;而当日本经济喊疼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收场之时。

但也必须看到,爱国需要理性表达。近日,随着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不理性的举动。网友“重庆莫若”发布微博称,他的日产越野车“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甚至还有打砸日系汽车被拘留的极端案例。这样的行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同时也受到了网友的反对。比如对于“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的新闻,有网友评价“无异于谋杀同胞”;甚至对于烧毁自家汽车的做法,网友也认为“爱国”过头,有可能危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等等。的确,假如爱国表达不能在一个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那么就等于日本右翼作恶,引发国人互殴,岂不亲痛仇快?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在此我们呼吁:你有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你没有打砸日货的权利;你有烧毁自己日货的权利,但没有烧毁他人日货的权利。抵制日货可以,但要做到:不砸车,不砸店,不砸人。总之,保持理性,有序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篇四:钓鱼岛事件背后的理性爱国

不得不说,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事件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日本的“购岛闹剧”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愤怒。然而,在这种爱国情怀和愤怒之心的驱使下,打着“爱国”旗号的各类暴力事件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今年9月18日,在北京的保钓游行活动中,因为观点不和,队伍中一位八旬老人被人殴打,随后有人指认打人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韩德强。9月19日,韩德强证实了确有打人一事,还表示说自己曾两次扇该老人耳光,并称这个老人是“汉奸”,收拾他合情合理。同时韩德强还在微博中声明,今后如果在游行队伍中遇到这样的“汉奸”,该出手时我还会出手,犯了法的,我认罪伏法,但绝不认错。白岩松曾这样评价这一事件:“汉奸”这个词满天飞,似乎成了想要拿出来攻击别人最有力的武器,其实这也是一种语言上的暴力。谁是汉奸呢?当你作为一个大学的教授去打80多岁老人两记耳光的时候,其实是另外的一种汉奸,你让所有的人感到蒙羞,你也让很多的中国教授会感到蒙羞。

这一事件只是众多暴力事件中的一个,然而在这些暴力事件后,我们是否应该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何为爱国,我们又应当怎样爱国?欺负本国同胞就是爱国吗?损坏几辆同胞们曾今购买的日本车就是爱国吗?爱国固然是值得肯定的、值得我们敬佩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为去追求一个正义的目标,就让过程非法化。不理智的爱国并不能起到多么明显的作用,打砸日货只会使国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让日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中国损失上亿;制造暴力事件,也会让中国治安陷入混乱,这样一来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高端科技。为了民族的尊严,民族的利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团结起来,将强烈的爱国情怀转移到工作、学习中去,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必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篇五:理性爱国,从你我做起

“购岛闹剧”时至今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尤其在民间一股接着一股的反日游行此起彼伏,国内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涉日游行活动及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

这个周末,南昌也爆发了一场“游行”示威活动,尽管队伍井然有序,也有横幅提示大家要理性表达,但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行为,日系产品专卖店被冲击,料理店玻璃被打破。从现场来看,公交绕道、交通瘫痪,人头攒动,道路戒严,围观的群众口头传播最热的一词就是“游行”。

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侵犯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抗议日本政府“购岛”,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在这些严肃的爱国行动中,却出现了一些刺眼寒心,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让人感到遗憾。

爱国热情很可贵,但怎样表达爱国热情,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至关重要。爱国,不是施暴的理由,不是情绪失控的泄愤。尽管那些有暴力倾向的、打砸抢的“爱国者”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社会危害,却相当大。这些肆意而为的违法乱纪行,不仅跟爱国没有一点关系,反而是在玷污我们圣洁的爱国情操。我们要理智看清楚,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帜,以保钓的名义,发泄个人私欲,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公民的合法财产和劳动所得不仅是是愚蠢的行为,还是公然挑衅法律的尊严,不仅跟爱国毫无关系,而且是必须加以严惩的。

爱国热情畸变出“冲动魔鬼”,这是集体行为失范与失控的表现。如果任由事态扩大蔓延,必然对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给国际社会留下“暴民化”的脸谱。而这恰恰正中某些人不可告人的“下怀”,损毁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对外形象和声誉。

保钓爱国,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发出我们的爱国民声,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表达爱国热情,天经地义,但爱国绝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否则爱国行为就会异化为犯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爱国不是走上街头醉酒般地“撒野”。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法治国家公民的应有素质。将爱国情绪发泄到自己同胞身上,那不叫“保钓”和“抗日”,这样的行为说严重一点,与“强盗和流氓”无异。

暴戾敌视、争强好胜维护不了国家主权及尊严;张牙舞爪、恣意嚣张提升不了国际地位和形象。为什么不让爱国的力量理性的前行呢?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行为,国人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应回归理性,坚决抵制粗暴式的“打砸抢烧”的行为,同时,应倡导理性抵制日货,积极支持国产品牌,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问题。理性爱国,需从你我做起!

篇六:请理性爱国

这几天全国多个城市都发起了反日游行示威,游行中的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走上街头,高举横幅。

这样的表达方式貌似规规矩矩,把序幕拉开,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势浩大的武警官兵维持秩序。青岛的日资企业被砸并纵火,西安钟楼饭店被人包围,被要求交出日本游客,长沙的日资平和堂被抢劫,其中高价商品被劫空。看看深圳,游行示威人员打砸日本品牌汽车,群众高呼:爱国,保钓等口号。这些高涨的情绪被不断地放大,传染,其中的人们你你我我兴奋不已。

青岛的日资企业里面辛苦工作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西安钟楼饭店里的日本游客来中国旅游,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体现的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氛围;长沙的平和堂被抢光的都是进口的高价商品;在深圳的日产汽车更是大多数家庭的代步车,一家欢乐出行,本可平安回家。这是爱国?这样一种打砸抢烧的行为与流氓暴徒有什么差别?以一种违法的手段来表达自己所谓的爱国之心,就可以彰显自己的赤胆忠心?

那些被砸捣乱的企业无法正常营业,其中的工人便无法上班,工人还要依靠工资来支撑家庭;被砸的汽车可能还会伤害到车主甚至无辜的路人。所谓的“爱国行动”,到最后,被伤害的不过是自己人。

在西安,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路口,手里拿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前方砸车,日系车请掉头”;在广州,一名中学生站在人潮涌动的游行群众中间,举着:“反对暴力,理性爱国”;同样是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上,有一个青年人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应该在各行各业,都做得比它好,我们的官员比它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然后我们的桥也比它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未来更有希望”。打砸抢烧并不能帮这个国家改善什么,它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同时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借机闹事。如果真的是爱国,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因你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所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爱国本来就是一种情绪,“理性爱国”听起来是很矛盾的话。但它正正说明了,爱国的情绪不应该变成他人的工具,转身把矛头指向自己。以史为鉴,让我们学会理性爱国,也让我们去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篇七: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是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将注定是一场闹剧、是徒劳的,因为它无法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文章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出自

中国珍惜和平,不希望战争,但并不害怕战争。其实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早已不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还有比战争更厉害的,比如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日本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正在形成对日本的一场战争。几天来,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比如抵制日货、上海车主烧毁自家本田车声援保钓、日剧香港取景遭驱逐、沈阳爱国车贴卖断货(日系车主是购买主力)……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凡是正在购买或者打算购买日本品牌的消费者都会掂量再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到嘴和原本就在嘴里的肥肉现在却要吐出来,日本的经济大佬们不着急才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于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访问。该访华团计划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同时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一信息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日本经济界人士组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大佬坐立不安的日子还在后面;而当日本经济喊疼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收场之时。

但也必须看到,爱国需要理性表达。近日,随着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不理性的举动。网友“重庆莫若”发布微博称,他的日产越野车“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甚至还有打砸日系汽车被拘留的极端案例。这样的行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同时也受到了网友的反对。比如对于“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的新闻,有网友评价“无异于谋杀同胞”;甚至对于烧毁自家汽车的做法,网友也认为“爱国”过头,有可能危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等等。的确,假如爱国表达不能在一个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那么就等于日本右翼作恶,引发国人互殴,岂不亲痛仇快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在此我们呼吁:你有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你没有打砸日货的权利;你有烧毁自己日货的权利,但没有烧毁他人日货的权利。抵制日货可以,但要做到:不砸车,不砸店,不砸人。总之,保持理性,有序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篇八:真正的爱国更需理性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注定是一场失败的闹剧,因为它既无法改变钓鱼岛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在事关主权问题上做出丝毫让步。中国官方第一时间发出最强烈的抗议,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坐标图及海图、并向相关海域派出海监船......这显示了中方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准备。

日方一意孤行自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不少地方民众自发走上街头,谴责日本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恶劣行径,谴责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爱国精神,形成了维护主权、捍卫领土、伸张正义的强大声势。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少数人打着“爱国”旗号,参与砸车、砸店、纵火等暴力活动,危害到了公共安全,其行为已经超出法律允许范畴,这是任何法治社会都不允许的。

爱国需要理性。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是任何国人都不能接受的,我们有权将自己的愤慨、爱国和激情合理地表达出来,但在自己国土上打砸、施暴,受害者将是自己的同胞。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基于多么充分的理由,都应以遵守最基本法规法律为前提,都不应做出违法事情,如果以“爱国”为名行违法之实,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纵观人类历史,领土争端的解决既有兵戎相见,也有和平谈判,且都伴随着长期、艰苦斗争。钓鱼岛问题从产生到现在已超过百年,既涉及中日之间多年的历史恩怨,又涉及当今错综复杂的亚太战略格局,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任何因一时冲动而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授人以柄,伤害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爱国需要理智。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国际争端的最终、合理解决实际是以综合国力为坚实基础,而仅非大众传媒的“唇枪舌战”。任何时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但须以国家大局为重,冷静理智表达自己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凝聚起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段任人欺凌的历史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有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与决心,若日本再一意孤行,必须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既要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更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用文明理性展现中国力量,通过合法途径表达主权诉求,以团结奋斗提升国家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具有了全球化战略视野,使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维度上看问题,理性爱国正在成为中国的主流呼声。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坚定拥护下,我们一定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好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

篇九:我们要理性爱国

一定不能给国际社会留下把柄,中国人理性爱国,是国际社会更怕的,我们要让他更害怕,我们要理性爱国。

在这个时刻,我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要注意把持社会舆论导向,全力支持政府维护主权责无旁贷!保持高度团结,不给破坏分子可乘之机!

日本街头大屏幕也播放中国人烧车砸店的画面:疯狂狰狞的中国男子站在车上喊着抵制日货砸车,车里是惊恐的中国女人

别让坏我们的人看到,我们自己在搞内乱,我们有我们所表达的爱国方式。别走歪路,让大家理性爱国!!!我们真正理性爱国,是他们最怕的!!!!让世界看到理性的中国人,看到更加强大的的中国人!!!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侵犯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中国民众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抗议日本政府“购岛”,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日本政府应该从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保钓口号当中,读懂中国的民意。

日方如果继续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伤害中国民众感情,继续刺激中国民众的情绪,那么,伤害的将是中日民间交往,进而动摇中日关系的根基。民众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理性爱国、文明爱国、守法爱国。爱国,不需要民粹和暴力,不需要以牺牲国内正常社会秩序为代价;爱国,必须向“打砸抢”说不。

篇十: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10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

“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看,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看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看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看到店铺被砸,没有看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的秩序,有网友称赞说:“南京警方预案做得很好,执行也很到位,为今天南京的秩序立下汗马功劳。”

微博上转发的湖北十堰市游行现场的照片显示,示威者秩序井然,警察手拉手站在游行队伍的两侧,护送他们前行。

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管理,很容易演变为不受约束的集群行为,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表达是否理性,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素养,也有赖于管理者的作为。如何维持现场秩序,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控制违法行为——这些管理理性,一样不可或缺。

16日,在广州市民进行示威游行时,广州市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上提示:请广大市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并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对涉及打砸等违法行为,警方将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市公安局同时转发了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的微博: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的愤怒,但靠泄愤式爱国表达,保卫不了钓鱼岛。理性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才能真正捍卫民族尊严。

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对“中国该不该强硬反制日本”的看法。他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

第八篇:《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

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

河南豆党锋

【高考回顾】

2015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后”,2015年全国卷的“浅阅读”,2015年全国卷的“中国崛起”、辽宁卷的“高晓松醉驾案”等试题均属“时评类”作文题,赢得了全国师生及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因此这类作文题有逐年增加之趋势。

【题型宝典】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特殊议论文。时评类作文题主要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抒发真情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类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可分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及争议性的材料。下面针对不同材料介绍基本写作思路。

正面材料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牛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材料为正面材料,可当成一般议论文来写.写作思路基本可归纳如下: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引材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观点。(提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联系现实论证)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总结全文)

就此思路可列出如下写作提纲:

“引”——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教育更要讲究质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结”——培育人才是国家之根本,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反面材料

【经典例题】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据《重庆晨报》2015年3月12日报道,家住河北的刘喜梅女士3年10次来重庆,目的只有一个——劝儿子回河北老家,到国企端个“铁饭碗”。(高考作文)27岁的儿子冉杰希(化名)在母亲的“折腾”下,多次逃避,女友分了、工作辞了、手机关了,想法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折腾”一词来看,母亲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故为反面材料,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

第一步,开篇引用报刊的新闻报道。(略写)第二步,对报道进行简要解析,作为过渡。(略写)

第三步,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剖析“母亲”做法之错误。(详写)

第四步,联系社会上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详写)

第五步,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详写)此论证结构,前三步为“破”,后两步为“立”,以此结构可进行以下解读:

“破”——谈论“他进国企好,还是留在重庆好”,其实未必与“他”有关,我们只是把自己代入那种情境中在做选择。而真正的“他”怎么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的快乐,并非只取决于安稳、收入、亲情……选择也可以让人快乐。有选择,才有自信,才能活得精神。

“立”——未经省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不能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作出决定,那么即便在别人安排下顺利地生活,也会感觉活得没劲。所以有时候,孩子的不顺从不是反对家长安排的路,而是反对安排本身。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必为不能成为父母的附属品而内疚。当然父母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别把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2015年杨元元考上大学后,杨元元的母亲就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住杨元元的宿舍,吃杨元元的食堂餐,控制杨元元的一切活动。杨元元成了无法按自我意识行事的躯壳,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小鸟在笼子里,有吃有喝,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但依然渴望天空。人何尝不是如此?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争议性材料

【经典例题】

理性对待舆论的议论文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