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 中考作文

时间:2024-12-26 15:34: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年级作文 > 中考作文 > :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的正文:

第一篇:《《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一、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

《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

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

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

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

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 。(2分)

参考答案: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

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

观后感的格式

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收获的句子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20.C

第二篇:《2006-2012年中考试题·《伤仲永》》

2006-2012年中考试题·《伤仲永》

一、2004年宁德市《伤仲永》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

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

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

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

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

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英文素材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三、2005山东济南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家是什么排比句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六、2008年东营市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七、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第三篇:《《伤仲永》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

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