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100字作文

时间:2024-09-22 01:54: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字数作文 > 100字作文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的正文:

篇一:《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 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

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 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

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发明淬火工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5.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6.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 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 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与“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7.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8.“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10.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1.右图是一张侨汇券。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

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

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据此可以推断

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

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

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

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

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这里的“他”是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彼得拉克

13.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14.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

A.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 C.自由民主 D.理性法制

15.“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A B C D

16.“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17.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提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比十月革命起点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点说更加符合世界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20世纪的历史实际。”支撑该观点成立的史实包括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及其矛盾激化和一战爆发

③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1945年5月,在二战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英国拉开了全民大选的帷幕。英国工党吸收“福利国家”思想作为竞选纲领,与此同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却奔走于各大国会场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7月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失败说明英国民众的政治成熟。上述文字表明丘吉尔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保守党竞选策略不符合战后民众需求 B.民众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超越国家政治

C.工党政府推行福利国家建设,赢得民心D.二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国际地位降低

19.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20.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1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1分,第25小题10分。

21.(14分)“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1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4分)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5分)

22.(11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 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3分)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4分)

23.(14分)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688—1928年)

1、1688年11月,议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3、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5、1832年议会改革修改了选举资格,使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并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6、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大大扩大了选举权,使选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1886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7、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8、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9、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材料二 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1688—1832年)中权力转移的三个阶段。(3分)

(2)阅读大事年表,概括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9分)

24.(11分)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

篇二:《嘉兴市2014学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嘉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卷 2015.2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2.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3.读表一。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A. 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

B.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4.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图 1 曲辕犁 图2 筒车 图3 耧车

A. 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 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 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 D. 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对以上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C.猛烈批判君主制度,有利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

D.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6.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

A.青瓷 B.唐三彩

C.粉彩瓷器 D.釉下彩绘

7.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②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为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观察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论断不正确的是

...

A.列强忙于一战导致对华商品输出都大大缩减

B.中国政府对德宣战严重影响德国对华贸易状况

C.数据变化的状况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提倡国货运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9.学者傅斯年曾说:“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对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国力的觉悟”是指开始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

B.“政治的觉悟”是指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C.“文化的觉悟”是指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

D.“社会的觉悟”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0.图4是一张民国初年婚礼的图片。对该照

片理解正确有 ①政治事件影响了社会习

俗的变化 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成为普

遍现象 ③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 ④辛亥

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1.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战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12.中国近代某人物传记中的前言这样表述: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这个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梁启超 C. 严复 D. 陈独秀

13.毛泽东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4.史学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法国历史学家托尔维克曾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作者认为要理解法国革命有很大难度

B.作者的思想体现历史研究“孤证不立”的思想

C.作者认为法国历史和社会对理解法国革命价值不大

D.作者认为要理解法国革命,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做研究

图4

15.西塞罗:“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凯厄斯·弗里斯(行省总督)。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证据,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塞罗是罗马帝国的法官 ②西塞罗认为罗马的法律体系应进一步完备 ③司法公正是法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④体现了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法律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共产党宣言》是“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革命的作用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17.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

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

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18.图5所示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直接条件是

A.手工工场的发展

B.机器大工业的诞生

C.“光荣革命”的完成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20.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图5

21.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有: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2.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23.读表三。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1964年——1982年。

①六十年代苏联经济持续增长 ②七十年代苏联国民收入持续下降 ③工业领域是其发展的重点 ④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的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5.英国学者皮尔森指出:“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这表明达尔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B.全球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C.首次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科学论断 D.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篇三:《江西省赣州市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赣州市2015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5.明朝时,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

载。这主要反映了

A.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奴仆身份而存在 B.手握国家利器的官员仰仗皇帝的家奴

C.宦官专权严重加剧了封建政治的腐败 D.宦官借助专制皇权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26.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

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27.《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

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28.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

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表明

A.公平正义是罗马法永恒的价值追求 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罗马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 D.罗马公民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29.有学者认为:“在法国革命的范围内存在着一场就其起源和进程、危机和结局而言都是

独立的农民革命。”而又有学者说在法国大革命中“极端保守的农民形象和作为革命力量

的较为现代化的农民形象是同时并存的”。这说明

A.欧美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

B.法国大革命中保守的农民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

C.农民在推动法国政治现代化中亦表现了保守性

D.农民群体从革命者回归为抗拒变迁的保守势力

30.19 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

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31.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

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

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

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32.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

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

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 B.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

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 D.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33.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 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图7为著名画 家米谷1948年所画政治漫画。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

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

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

34.当今世界贸易分成几类:一类为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票、“生产”股票、债券„„

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5美元,利润为95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 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材料反映了

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B.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

C.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

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5.“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 与以上描述为相同流派的是

A.鲁迅《孔乙己》 B. 罗贯中《三国演义》

C. 雨果《巴黎圣母院》 D. 海明威《老人与海》

40.(25 分)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 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 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 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 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 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 的特点。(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进程?(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 原因并评价这一历史进程。(6分)

(3)根据材料三,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7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 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 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 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 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 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 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 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 协精神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政 府行政制度的热潮。

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项目压缩,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 限制;1981年2月,里根发布1291号行政令,自此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 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 替了政府定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租,即 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 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

西方国家还在推进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 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政府包揽的社会保 险、退休保障、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以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 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林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再造政府运动”,英国在撒切 尔夫人执政时期也把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政府工作部门,瑞士的许多州和市政 府同样开始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加强公共部门管理。西方各国还致力于借助科技提高政府 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提重阳节小报高国家竞争力。

-------摘编自张立荣《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9 分)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1896年,黄遵宪、汪康 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它事实上成了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报刊。 以下均摘自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性文章的内容。

“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对中国之法)所(做)改造”。因此,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论不变法之害》 “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 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 -------《论中国之将强》

“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却是弥缝蚁穴,漂摇一

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即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君权”之 下的民意之伸,“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维新论说的主要内容。(8分)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7分)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 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 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 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 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

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 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 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 360 百科整理

材料二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 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 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 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9分)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雪岩(1823-188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他以开钱庄起 家,办药局,开丝行,贩运粮食、军火,坐收渔利,迅速成为商界巨擘。他会逢乱世,结 缘权贵,纳粟助赈;延洋匠,引设备,参与洋务;筹饷械,借银款,力助左宗棠西征;开 设国号药局,声名远扬。后因功受左宗棠保荐,获得朝廷特赐二品顶戴,特准紫禁城骑马。 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甚至被尊称为“商圣”。连鲁迅先 生也称其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常人所不及之处, 对人情世故了解得通透,手腕活络,方圆兼具:善于笼络人心,并投其所好;能以宽和博 取信任,以博爱网罗人才;笑脸巧迎人,懂得慷慨也善于回收。他有自己一整套卓有成效 的经营艺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局,并善于造势;商业眼光独到,果断涉足能赚钱、 赚大钱的大生意;善于识人、用人;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做招牌、做场面;热 心公益事业,融商业活动于国家大事之中。

胡雪岩从一介布衣一跃而为富可敌国的“大清财神”,创造了一个传奇。

-------摘编自杨茜彦《胡雪岩的启示和智慧》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胡雪岩所面临的经营环境。(9分)

(2)结合材料,概述胡雪岩经营之道给近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借鉴作用。(6分)

篇四:《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认识你自己

13.《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后来晋又在国内置郡。由国君任免地方官,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所采用。材料主要说明了此时期的郡县制( )

A.是由秦国最早实行的重要制度 B.通过地方分权以实现中央集权

C.是在分封制制度基础上的创新 D.与后来郡县制的行政区划一致

14.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委员制”的理解准确的是( )

A.集体议事、互相牵制 B.避免宰相和皇帝专制

C.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D.集体最终决定国家大事

15. 2015年1月31日消息称: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海量宋瓷重见天日,再现了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南宋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是( )

A.南宋是经济最发达的时代 B.南宋官员的贪污很严重

C.南宋政府的开支数量庞大 D.宋金的长期战争消耗大

16. 《三国志•魏书•韩暨传》中写道:“(韩暨)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主要表明( )

A.中国古代冶炼材料发生革新 B.水排大大提高了冶炼的效率

C.水排促使冶炼技术走向成熟 D.冶铁业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7.1915年 梁启超说“我国民前此之失望,政治上之失望也。”之所以会“政治上之失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是因为( )

A.君主立宪没能建立

C.清朝皇帝仍然存在 B.民主政治没有真正的实现 D.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改变

18.日本关东军档案显示日军在中国各地遍设慰安所,甚至有某个时段官兵进入慰安所的人数统计等。中国各地现存有许多慰安所遗址,健在的慰安妇还有20人。综上所述,日军的这一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利的依据是( )

A.档案来自日军,数量多、记载细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可信度高

C.亲历者的诉说是“活的见证” D.档案、遗址与亲历者互相印证

19.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大国之一,从1972年中英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关系算起,至今已建交40多年。推动中英建交的直接因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改善 B.香港问题的亟需解决

C.中美关系实质性的改善 D.英国国力的日益衰落

20.罗马人最早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的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万民法》。由此说明( )

A.罗马帝国境内所有人都被法律保护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得到了贯彻

C.罗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 D.罗马的法律只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21. 下图为英国选民占成年公民的比重(%),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已基本实现普选权

B.1832年与1864年选民增长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

C.英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

D.选民的逐步扩大有利于避免社会的激烈动荡

22.阅读并分析下表,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六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D.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23.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己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话:“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 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得历史进步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1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6分)

39、(26分)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

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8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10分)

(3)据材料三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2分)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6分)

篇五:《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单项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小题,共70分)

1. 中国古代, 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在家中

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 宗法制影响 B. 小农经济盛行 C. 儒家思想宣传 D. 社会分工存在

2.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源: ]

4.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5.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7.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9.《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 )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

10.《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 )

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

11.《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4.

( )

A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5.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6.“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的是( )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

17.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交通工具不同 B.能源动力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经营模式不同

18.太常寺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这则材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推动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解决了军用工业运输问题

19.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20.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1.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

渡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了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22.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3.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5.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26.“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以下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

28.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举措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29.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八五”计划时期(1991~1995年):________;“十一五”计划时期(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是( )

A.改革开放 走向兴起

B.解决温饱 成效显著

C.南方谈话 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 市场控制

清明节周记

3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1.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32.一学者这样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穷国„„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排斥、抵制 B.怀疑、选择 C.顺应、理性 D.独立、自强

33.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定

34.某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该同学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35.某西方大国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疔、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我眼中的作文

第Ⅱ卷 材料题(30分)

36.(14分)城市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据统计:1851年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率分别为48%和52%,法国农村与城市人口的比率则分别为75%和25%。

材料三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

(2) 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实,分析导致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4分)

37.(16分)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 溃。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的态度转变的原因。(4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效果如何?(6

分)

(3)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6分)

篇六:《湖北省稳派教育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稳派教育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2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解析】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A项错误;东汉

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故C项错误;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D项错误。

【答案】B

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

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远古时期用井田制养民,田地都是天子的,自从秦朝以后,农

民拥有了土地。皇帝既不能养民,使人民自己养自己,又征收赋税,虽然只收十分之三,比起古代也不轻。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故A项错误;从译文可见,作者没有提出轻徭薄赋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限制自耕农经济,故C项错误;作者认为秦之后的土地所有制比起古代,人民负担更重了,主旨是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6.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

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 )

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

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解析】乾隆年间民族危机未加剧,故A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即只学习

西方的技能,禁止传播西方的思想学说,并不是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说明乾隆朝认同西方的技能,而对学术不认同,这是有选择的,故C项正确;能够“节取其技能”,说明并不狭隘,故D项错误。

【答案】C

27.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

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民主共和 B.联俄联共 C.三权分立 D.联省自治

【解析】材料译文:“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

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28.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

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有效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

C.主要缘于与中共对峙的需要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解析】1928—1937年,国民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使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黄金

时期,这些计划和议案无疑起到管理和干预经济的作用,故A项正确;1928年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实施,故B项错误;由议案的内容可见,这些议案并不是针对中共,当时与中共对峙主要是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都偏向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不可能因国民政府的这几个计划而完善,故D项错误。

【答案】A

29.1961年,安徽省尝试“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这种做法( )

A.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 B.直接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文明礼仪格言

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缓解了工农业经济结构失衡

【解析】安徽一省的尝试,不可能从基本上动摇整个人民公社体制,故A项错误;经济体

制改革从1978年开启,而不是1961年,故B项错误;按劳动力分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模式,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0.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

统。这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实质因工业革命被普遍认识

B.文艺复兴的内涵在近代欧洲被不断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学者对文艺复兴认识的深化

D.16世纪的欧洲人并未自觉意识到文艺复兴的到来

【解析】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工业革命无直接相关,故A项

错误;16世纪“文艺复兴”只被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到后来其内涵慢慢地丰富,故B项正确;材料未出现启蒙运动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这一名词在16世纪理解为古代传统的恢复,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

【答案】B

31.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

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解析】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自由传

统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政府不可能失去民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C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A

32.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解析】表格中各项指标的排名一直在进步,特别是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和机器

制造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不足以说明工业化很全面,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故B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立竿见影,故C项正确;图表中未出现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无从得出经济结构的失衡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C

33.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

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解析】1946年7月29日,二战结束将近一年,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尚未完全暴露,英美

政府实质上支持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对华武器禁运是希望中国不再卷入更大的战

争中,欧美社会苦于二战的破坏,反战运动持续高涨,政府不得不考虑社会民众的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反帝运动无关,国民党的亲美路线不会危害西方在华利益,故C项错误;二战后殖民地不断独立,西方的世界市场并不广阔,故D项错误。

【答案】B

34.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了“三环外交”

的基本构想: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在每一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构想主要是基于( )

A.英国国际地位的衰落

C.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 B.西方与苏联矛盾的激化 D.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解析】英国在二战中遭到极大地破坏,已经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二战后更加重视与

美国的关系,重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与英联邦成员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英国的外交立足点是英国的实际状况,与苏联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是其中一环“英联邦”的原因,但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C项错误;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是其中一环“联合的欧洲”的原因,也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D项错误。

【答案】A

35.2004年底,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诞生,至今已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120

多个国家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但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以孔子学院“干涉学术自由”为理由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此举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附和。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区域集团化在现阶段对全球化有阻碍作用

B.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危及了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想

C.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要具备包容的态度

D.欧美国家此举折射出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解析】区域集团化指的是同一区域或者区域接近的国家加强合作的过程,与材料无关,

故A项错误;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不会危及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想,材料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一些高校以孔子学院“干涉学术自由”为理由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说明他们不理性,不包容,所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要有包容的心态,故C项正确;欧美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没错,但所给材料与之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篇七:《阅读答案 大学自治的力量》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清音入杳冥

刘 蓓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孙犁不仅以自己的艺术成就独树一帜,其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也耐人寻味。

孙犁的创作始于抗战时期,却全无“战斗”气息,曾有人称他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汪曾祺说,孙犁抗战时写小说,不像别人不是摸岗哨就是端炮楼;也不能说仅仅“反映抗日”,他写的是“人”。特别是在战时的年轻女性身上,孙犁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他在《荷花淀》、《芦苇荡》等作品中所刻画的乡间女性人物,为读者所喜爱。正是这一时期,孙犁在创作上如鱼得水,其作品笼罩着一层清新、纯净、柔美的抒情色彩,与其他作家笔下战争生活的野蛮和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小说以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诗性化的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诗意现实主义小说”。贾平凹说,当代作家中,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一个是沈从文,一个就是孙犁。

解放后,孙犁进入大城市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与业余创作。奇怪的是,此时的孙犁却陷入了莫可名状的苦恼。在和平年代,敏感的孙犁,痛切地感到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更令孙犁不安的是,在全国解放后文艺界文艺批判浪潮中,孙犁那些原来曾经得到好评的作品遭到批判。面对批评,孙犁缄默不语,仍继续着自己的创作,坚守着自己的创作风格。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就是孙犁在遭到批判之后创作的。

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孙犁既未有过什么政治野心,也不齿于投机钴营、丧失人格之举。对外界的赞誉推崇,他总是低调应对,甚至对公认的“荷花淀”文学流派之说法也一再推辞、淡化。尽管如此,烦恼和痛苦却从未如愿地离他远去。当时由于不堪精神与肉体的凌辱,许多文艺工作者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孙犁也曾几度试图走同样的路,又终因对未来尚存希望而作罢。面对精神高压与肉体摧残,孙犁没有什么豪言壮举,努力保持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节。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里,有人干起了卖友求荣的勾当,孙犁也不止一次受昔日友人的加害,而他却从未为了保全自己而落井下石。他坚信文章可泯,道义不泯。

孙犁尊崇鲁迅的为人与为文之道,认为文学艺术的目的,不仅是愉悦读者、陶冶性情,还要改善和加强人类的道德观念;主张作家要以弘扬和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要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对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孙犁用“残破”二字来概括:战争中,他目睹了山河村落的残破,而和平年代的“文革”,又造成了文化的残破,道德的残破,精神家园的残破……这一切,都在不断粉碎着孙犁心中构建的那座笼罩着“美”的云雾的海市蜃楼。这一切,也使孙犁从对真善美的纯情歌颂,日渐转向对邪恶的冷静审视和深刻反思。在孙犁晚年的文字中,其平实、沉郁、冷唆与青年时代的婉约、柔美、抒情形成了鲜明对照阅读答案 大学自治的力量阅读答案 大学自治的力量

令孙犁痛心疾首的是,新时期的文学界在重现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沽名钓誉、惟利是图之类的丑恶现象。素有“洁癖”的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平时在生活中息事宁人的孙犁,谈起现实和文坛的弊病以及文学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却直率尖锐,“写起来比谁都胆大”。他厉言抨击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种污浊现象,提倡重新找回文学的纯洁和纯粹,号召作家应该说些真诚的话,重新找回被丢掉的现实主义。

对于艺术创作,孙犁内心里一直汹涌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取避世态度。他对于友谊、爱情、婚姻、家庭的问题,始终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热情。他特别喜好“清净”、独处。他厌恶别人扰乱自己的安静生活,甚至久别的老友来访,也不愿留其住宿;连亲生儿女的探望,有时也会令他心烦意乱。他最为知己的朋友,都是在战争年代建立友谊的谅友、直友,且多以书信的方式交流。他有意躲避显贵之人,也不轻易加惠于失意者。君子之交,淡如清水,以求两无伤损。

从1995年底开始,孙犁决然停止了写作,也不再读书看报,不再谈论文学方面的事情,不再接待客人,从清贫寂寞淡泊地生活发展到采取弃世绝尘的极端举动。在一个缤纷喧闹的世界里,晚年的孙犁,主动选择了孤独。他是在孤独中坚守着一片心灵的净土。这样的选择,这样的一位作家,实在是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岁月抹不去的亮色阅读答案 大学自治的力量文章阅读答案 大学自治的力量出自清音入杳冥来自大学自治的力量阅读答案。其小说以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诗性化的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诗意现实主义小说”。

【评分细则】6分,总说2分,后面三点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如果学生没有总说,后面三点回答正确也可给6分。

(3)答案示例:①纯情歌颂真善美:他的创作关注的不是战争的野蛮和残酷,是美好的人性人情。②尊崇鲁迅的为文之道:认为文学艺术的目的要重在改善和加强人类的道德观念,主张作家要以弘扬和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要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③提倡文学的纯洁和纯粹,号召作家说真诚的话,坚守现实主义。他提出真正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必须保持一种单纯的心,要有社会责任感,直率尖锐地批评新时期文坛出现的沽名钓誉、惟利是图等丑恶现象。

【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4)答案示例:①“苦调凄金石”概括了孙犁充满坎坷苦痛的人生遭遇。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孙犁屡遭批判,面临肉体摧残和精神高压,痛苦欲死;目睹种种“残破”,粉碎了他心中构建的美的“海市蜃楼”;晚年从清贫寂寞淡泊地生活发展到采取弃世绝尘的极端举动,选择在孤独中走向终老,令人唏嘘。②“清音入杏冥”概括了孙犁的文品和人品。孙犁的作品清新纯净柔美,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直率尖锐地批评文坛丑恶现象,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其人性格单纯坚韧,淡泊名利,正直清白,坚守道义,耿直坦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召后人。

【评分细则】8分,每点4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3分。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