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就如同莎士比亚说的那样,我的生活与书籍密切相关。我和书的缘分很深,自从上了小学以后,我就和书开始有了接触。最先认识的就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从这首诗中上,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开始关注这种奇特的符号,它们虽然简单,只有几个笔画,但却又各不相同的意思。而当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更变成了奇妙的句子。诗,这个短短几十字就能表达人们内心复杂想法的文学形式,令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读一句时,我仿佛就是句子中的那个人,也懂得了许多想法。可以说,诗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逐渐变成了网络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这些新的词汇闯入了我们我的生活。渐渐地,同学们都开始使用电子书籍,而把纸质读物弃之一旁。只留下我一个人,孤独的抱着书,伫立在茫茫人海。我开始变得有些迷失了自我,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究竟该何去何从?我是向新的时代看齐,还是与古典的书籍作伴?”为当同学们谈论一些新话题的时候,我往往会搭不上♂话。仿佛谈论电子产品就是时尚,而一些看书籍的就是书呆子。
随着外界的影响和我内心的的欲望,我渐渐也放下了书本,用起了同学们所谓的”时尚”。虽然我重新和同学们交谈在了一起,个我原本那可单纯的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唱起流行歌曲,学一些明星的语气和动作。我阅读的方法发生了改变。我沉迷于网络小说和漫画之中不能自拔。还喜欢看一些“快餐”类型的小说。
终于,随着学业的加重,这些弊端被挖掘了出来。老师上课题的一些问题我答不上来;些简单的问题因审题不仔细而犯错。更可怕的是,我的总体成绩下降了。我这才回过神来,却已经后悔的太迟了。我开始重新拿起书本,才发现到我遗忘作文的太多太多了。不过这更坚定了我读书的信念。我不能放弃我曾ธ经拥有的!
当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书籍时,发现了许多是我小时候的图书,当时的我还懵懂无知,而书也很简单,一般只有5、6页,里面的情节也通读易懂。去掉图书上的一些图画,总共也就十几个字,却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只是当时的我还太小,一本书上密密麻麻涂满了颜料,还有许多扭曲的汉字。看到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好天真。紧接着,我又找到了一些小学时最爱看的书。从格林童话到唐诗三百首,再到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各个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而且大部分保存良好,说明当时的我已经有保护书籍的意思了。而且一些书籍上标有一些生✡僻字的拼音,或者词语的意思。最后,我整理了初中以来的书籍。小学时那些热血沸腾的冒险小说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古典书籍,或是名人传记,或是历史书籍。
我发觉每一个阶段,书籍的内容和含义都有所深浅。像小时候的图书,大都是一些寓言故事。这就标注了这一阶段所要学习的:启蒙。这一阶段的图书,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只是想让这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像我们学✿说话一样,先说一句话,再是一句话,最后是一段话。而小学所阅读的书籍,时就要求自主阅读,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路。所以这一阶段的标注是:学习。我们在会说话的基础上,还要纠正发音,并学习如何流畅地说完一段话。而现在和以后需要阅读的,就是要学会书里面所蕴藏的含义,并带入生活。所以,这一阶段标注为Ⓐ:运用,或为知行合一。你要学会把所知道的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但不能照搬。所以还要学会变通。我们在熟练掌握说话后,我们更应该想一想。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说什么话,要用什么语气,别人说的话想要表达什意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阅读的更多,更好。
也许我不会一辈子都读书,但只要我还有读书的信念,我与书的故事仍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