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完整
“80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功秘诀?面对媒体采访,这位获得了三个国家科学大奖,从不看微博微信娱乐新闻却熟练应用智能手机的耄耋老人说:“也许是我笨,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王泽山没说大话,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如零下20度的寒风中,他总是到得最早的。
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谁还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社会上谁还愿意为了需要精心思索的应用买单?碎片化,摧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生活 ﭢ,却没有为新生活带来意义。
“碎片化”带来的是对“全知&☭rdquo;的追求。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社交平台上找乐子。社交平台也几乎能提供一切消磨时间的方法。这体现了知识广度提供▲的吸引力,绝非深度可比。轻知识,轻小说……浅层阅读带给人的是知识渊博的幻觉,却经不起一个为什么的拷问?前些天,清华施一公院士来我校演讲。整个两个多小时的演说几乎不提他领域中的话题,而是浅显的学问。且不提他列举的例子有三成是错误的,仅仅为了作文“有趣”传递非专业知识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碎片化”愿意只是利用边缘时间,就像利用打造雕塑的余料做些工艺品。但碎片化的生活正逐渐摧毁用于整个雕塑的主料——真正的生命价值被摧毁。“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一切&rdquหo;尼尔。波兹曼在电视时代便如此大声疾呼。如今移动网络已入侵生活方方面面,更多人时时拿起手机奔向娱乐的趣味和无意义。这是对时光的不珍视,对长远价值的抛弃。一时的欢愉诱惑着人们敲碎时间,直至人们资源分解生命,让空虚充实每时每刻。
沉默,观察,思考的时间是多么可贵啊!“时间都去哪了?”当暮年时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豪地回答这个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一个都不会令人后悔ถ。如果有时间,请拿起一本书,忘记手边的手机、电脑,或是欣赏,或是沉思,醉心于自己,而不是周遭喧闹的世界。保持完整的自我,拒绝碎片化,赋予自己异于其他人的独特意义,愿做一尊雕塑,而非数落一地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