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
四月,韶光流溢,四处蔓延, ツ我一路追随,追到了李坑。李坑不是坑,却是潺潺小溪绕过的山野村落。
小雨的清晨,我怀着丁香般的忧郁,手里撑着诗里的那把油纸伞,站在了李坑的大门口。不远处,那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小村子,犹如一只素色风铃,挂在时间的窗前,流年的风吹过,可以听得岁月叮当作响——那声音,至少有一半是飞入了云层里,还有一半,都作了沉淀,沉入了历史的河底。
摆在眼前的,有三条路。左边是宽阔的水泥路,中间是青石铺就的曲折小径,右边则是水路,有村民撑着竹筏子在等。我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石铺的小路,在迂回和婉转里,一点点触摸着李坑——我撑着伞的样子,也许是寂寞的,但进入村子的这段路,并不寂寞。林林总总的商铺,以及商铺背后,那些繁华落尽,依然葱翠,却变得沉重的油菜,都在述说着热闹的往事——我不在往事里,却为往事而来。
李坑的往事,大概都长在那些香樟树里。这里的人家,只要生了女儿,就会在屋前屋后种上香樟树,随女儿一起成长,到出嫁的时候,香樟也成了材,有的就可以做成嫁妆。女孩子向来没有根,漂到哪里是哪里,但是香樟树却留在了李坑,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看着人世轮回,看着世事沧桑。
有了这些女儿樟,李坑的空气里,弥漫的,是清淡弥久的香。我受香气的牵引,在薄薄的雨雾中,步入了小桥流水人家。石桥之上,断肠人的影子,落在了默默流着的水里——我或许来的不是时候——青石小径,有两个人牵着手走过正好,象这样,人流如织,拥挤不堪,到底是喧闹了。
这喧闹的人声,且当作音乐罢。李坑这幅水墨画,需要一些音乐来点缀。流动的人群,也不过,是画中随意抹过的灵动的一笔。如此,我是走在配有音乐的画里。
小河从山上蜿蜒而下,整个村子作文,紧紧依着这条小河而建,隔一段,建一座石桥与对岸连接。石桥下,有浣衣的姑娘,有洗菜的阿婆。巷口的那只小狗,漠然望着我,间或摇两下尾巴。年年日日,世世代代,他们都在这样生活。安静,与世隔绝。一切真实。
徽商时代的男子,大都四方闯荡,积了财富后,衣锦还乡,建了这些房子。房子外观差别都不大,内里却豪华讲究。在风ฟ水上,他们也很注重,但是绝对低调谦让,担心自己家锋利的屋角对邻居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自己将墙角削平。而且,后建屋的人总是比先建屋的退几尺,表示礼让之意。
穿过一条幽深的巷子,有一座故居,抗金名将李知诚曾经住在这里。从木雕的窗子望出去,是清翠欲滴纤尘不染的树和草,还有高高的马头墙翘起的一角。我在李坑的行程,就要从这里返回。我把步子,放得很慢很慢,惟恐错过。☏错过一步,便是错过了一景。
淋湿的青石板路上,沾满了岁月的伤痕。粉墙上,ฌ那些精致的石刻花纹,又何尝,不是精彩繁复的故事?又一次穿过那条巷子时,我又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那个花环,不知道谁用山上的野杜娟编成的,又随手丢弃在这里。即将要枯萎了,颜色也惨淡了下去,但是徽建筑那特有的白墙,又把她原有的娇艳给勾引了出来。是谁在歌里唱过?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也还是路过。我于是,逃离了这娇艳。
再经过光明茶楼,哪怕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停留,我还是,登到了楼的最高处。当李坑以全景的姿态,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突然感觉到,历史,离我很近。那些被风雨洗刷的过往,在一瞬间,都变成了,楼前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的鲜红的灯笼,醒目却苍凉。
岁月的流光,流经的地方,无处觅得⌘痕迹,却在李坑留下了印记。那印记,深深浅浅,斑斑驳驳,一如前世里,那些遥远而模糊的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