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温度
正巧前些日子刚看完蒂姆·波顿导演的《剪刀手爱德华》,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机器人爱德华孤独地站在大雪中,一双似剪刀一般的น手上下翻飞雕刻着冰雕;另一个镜头是他面对深♡爱的姑娘,双手颤抖着想与她相拥,却又极力克制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能。”我想,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是这么想的:因为我是机器人,与人类注定不能在一起。所以我不能拥抱你,对不起。这部电影中的Σ机器人便有了人类的情感。但电影,终究是电影。爱德华只存在于剧本里。
微软公司研发的少女“诗人”小冰出了一本书,叫《阳光失了玻璃窗》,里头收录了她的创作。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好几篇诗作。小冰通过不断学习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语言来精进写诗技巧,有几句诗也甚是优美。然而,小冰的诗终究少了人类的情感,换言之,她的诗,少了“魂”。我们为什么要写诗?快乐的人用诗记述他的快乐,不幸的人把诗当作人间的避难所。“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诗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而非词汇的堆砌。
倒也不必感叹“艺术作为人类最后的堡垒也要被攻陷了”。艺术需要情感,而小冰的诗,少了“魂”。
♥说到人类的情作文感,那真是个玄而又玄的东西。放几句曾深深触动我的诗吧:那时候天空麇集了凤凰和鲲鹏/让书生们泪流不止/写光了世上的纸/那时候有关公和秦琼/亦有忠义/和然诺/พ事了拂衣去/一般不露痕迹。
人的情感是有温度的,人的思考也是有温度的。“饮冰十年,难凉热血”,人不能像机器一样冷冰冰地思考。当然也有特例,一周前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58名无辜者不幸遇难,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件。凶手是“独狼”,计划缜密。这样的人便像库克所说的“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他没有人类的情感,更像一台机器。
真实的情感,是你听到《命运交响曲》时发自内心的战栗;是你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由衷的敬畏;是你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时心中升腾起的烈火……
而计算机只能模仿人类的情感。再高明的算法,再精密的构造,拆开来之后,只剩一堆零件。机器没有心。
“人与计算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人工智能的尽头是人类,但永远也到达不了。
因为它们没有情感的温度,思考的温度,也就是人类的温度。正如小冰的诗,少了“魂”。
不要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珍惜我们最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