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记住苏轼
如烟的往事,似水的流年,时间的车轮不住的向前,岁月的风沙掩去了些许痕迹,拭去这风沙,一颗颗闪烁的遗珠映入眼帘。
俯看历史,聆听心灵的声音,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回荡在耳畔,要属我心中的最佳,便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了。令我敬佩的不仅是他的诗词,还有他的性格,对生活的态度,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的名字,更应记住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佛家对世界的认知。一字一哀乐,一词一人生,是诗人思想情绪,放浪形骸的重要载体。苏ศ轼其文纵横恣肆,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自如,清新上口,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20余岁便进士及第,走向人生巅峰。但接下来的路途却是异常坎坷。母亲、父亲相继离世,给予他沉重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上倍受打压,后来又受到宋神宗重用……人生起起落落,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黄州的苏轼也许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来到黄州,去了丝竹乱耳之作文音,省了案牍劳形之苦。政治上的不幸并未影响到这✎位诗人,生活反倒是悠闲轻松。月色入户,欣然起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想到什么,便做什么,这样的日子不好么?心中壮志难酬,也还少不了几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自嘲。
“至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政治上的失意,断了他“至君尧舜上”的念头,当地方官时也未忘“再使民风淳”的理想。地方为政期间,也ღ做过不少利民的好事。水患严重,便集资修建堤坝,最广为人知的也许便是那条“苏堤”了。如此为民着想的诗人怎能被忘记?
一千多年前ซ的大文豪,我们无法近距离感知。情义却是他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之一。子由出使契丹,也不忘“莫道中朝第一人”的叮嘱,那因远适更沾巾更表达了他旷达的性格。中秋佳节,不能相聚,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吐露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如此有血有肉的诗人,怎能被忘记?
为文,纵横恣肆,豪放自己;为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官,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为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大文豪,不应被历史记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