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萌”
最初,“萌”是日本80后、90后动漫族之间的通用语。后来,“萌”范围扩大到一切美少女和美少男的形象,而且顽皮、呆板、冷酷甚至说话带口音等♫都统统归入“萌”的谱系中。“萌”最初仅限于形容“虚拟角色”,后来用于形容真人、小动物、物什等等。最后,“萌”被人们用来形容一切能让自己产生喜欢、倾倒、兴奋或执着等感情的东西。
日本的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起到“减压”的作用,让人们☮对枯燥痛苦的事情一笑而过。
萌是群体间是最安全的沟通桥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的兴起,中国萌文化的发展从个人偏向变成一种广泛的群体性的通话语。无害无亲的萌态度和萌语气带给人一种不严肃的安全感。现在,从娱乐明星到政府微博,再到电影、电视剧,卖萌行为无处不在。
中国萌文化已从青少年群体走入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日常生活,日益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卖萌是一种沟通方式
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句式很火,那♥说是“假如XX有了微信。”网友们会如此调侃:假如民国也有微信,林徽音会讽刺陆小曼“你若安好,那还得了”;假如唐朝也有微信,那唐太宗任何一句话都能得到狂点“赞”;假如甄嬛小主们也有微信,各位小主肯定各种“萌萌哒”……这些创意看似好笑,反映的却是微信的现状——微信用的语气词都偏萌,且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用得得心应手。这种萌语作文气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回避了现实中沟通的尴尬。
网络催生了大批“萌星”。如网络漫画人小矛创作的“歪脖子”漫画,引发了盛行一时的“歪脖风”,许多网友迅速把头像改成了一个个歪着脖子的小人儿。“脸萌”也是这股“萌文化”中典型的萌经济案例,充分体现了人们凭借大众媒介的传播,淋漓尽致地展示自身娱乐性的愿望。
刷萌是寻找存在感。
萌得有内涵
黄永玉在万荷堂养了十来只狗,近十只猫,各自有名。一只叫“科学”的山东猎犬满院跑;另一只叫“民主”的狗,因为好斗爱咬同伴,被关进了笼子。
这位90岁的老人晚睡早起,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上午写文章,下午画画,周末晚上必看《非诚勿扰》。
2009年,黄永玉写了一幅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2013年7月,毛笔小楷,开头都是:“今年我九十了”。在请柬结尾,他提醒道:“严格一人一券,不带宠物(包括小孩)”。笔墨间,老萌态尽显。
可黄老并不只萌,他的成就、学识、豁达才是人们尊敬他的根本原因。早在集美中学读书时,黄永玉就看各种书,包括:地❥质学、气象学,也看达尔文的《动物和人类的表情》《贝尔格兵舰上的报告书》。他说,他受野夫、李桦、黄新波、陈烟桥这些人的影响,以家乡民间艺术作基调,去摸索艺术。
萌不一定很可爱,却是最真实的,在互联网兴盛的今天,你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