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更阑人静,谧影沉璧,阑珊烛灯正挑起。风潇雨倨,兴意欲浓。纵 ☻翻卷来,覆卷去,不厌重。
匿迹重楼,自乘书舟,眺顷远路心意幽。细细思量,此生寄情。已甚含书韵,甚含悠意,甚含风骚。
——行香子·醉书阁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乘着一叶书舟,悠然洒℃脱,宁静致远,一意向梦想的彼岸前行。记忆里,那本已经破破旧旧、翻阅数次的《唐诗三百首》是我幼时的启蒙读物。朦❥胧中,妈妈一词一句地领我读诗,一段一篇、绘声绘色地解释着生动的诗句,让我领略其中悠远幽静、繁华衰落的意境。可毕竟当时我才三四岁,我只是似懂非懂地去背诗、咏诗,只懂得其肤浅的皮毛,并不了解其深刻的内涵。
直到八九岁后,爸爸再带我读《唐诗三百首》时,我才理解其中满满愉悦、浅浅愁绪之情感。一行行诗句饱含着古人无限的深情:“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中那对朋友、对故人充满思念的李白令我动容;“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里李商隐那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节操让我折服;“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里对感情执着、坚守着盼夫归家的陈玉兰,更让我感到她的一片深深痴情……每位诗人在吟花诵月时,背后都有着感人泣涕的故事。破中有立,韵中有情,柔中有刚,或许,这才是中华古诗词最含魅力的一幕。也许一些柔雅的诗句被我所淡忘了,但永难磨灭的便是那脉脉浓情、幽幽意境。反复诵读,仿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令我不自主地去追寻其中深味。几番苦读,几次深思,几回冥想,便有了重重韵味,漫漫遐想,层层领略。
再后来,我便更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读的第一本文言文小说是《聊斋》,它好似一本故事集,书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俱是精彩。无论是人,是妖,是鬼,是狐,都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不禁看得着迷,有的时候整个周末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些善良美丽的狐妖,忠厚仁义鬼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无限期待的结局。
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感动,它们捍卫着我的意志,鼓舞着我不断前进;一次次思考,一层层深入,引领我渐入佳境,感受那一脉传承的动人力量。
今年年初,我捧起了厚厚的作文《西游记》,不似以往那样懒懒散散。走马观花。出乎意料♂,我愈看愈专注,愈看愈入迷。"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起初我就是被这句拥有神秘的美感的诗句所吸引;&ldqษuo;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中,那师徒四人无畏困难,执意取经的态度又使我十分饮佩;直到读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西游记》至此终”时,我才恋恋不舍地合上那本精美的《西游记》,想到他们以顽强的毅力与坚持的佛心,终取得真经,我就无法自拔,像着了魔似的,会幻想我与他们师徒一起上刀山下火海的场景。执着的信念,出生入死的勇气,沉稳的佛心,自然可以面对任何魑魅魍魉的伎俩,自然可弑去一切困难。
这本书让我变得勇敢起来。当然,你也许认为师父唐三藏是任性的,只为得取真经却跋涉八十一难,但他那善良执意又宽容的心,却贯彻在字里行间。既然真经不是虚无缥缈的,那就去勇敢追随。乘风破浪、浪迹天涯,成就了永恒的神话。我的心弦被一层又一层的感受所拨动,沉浸于美好之中。
美好,往往隐匿在琐事困难之后。当我们直面它们时,磨砺自身时,我们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这是我从阅读《西游记》中所得到的。若硬于实践中摸索,可能需几年的累积才能明白。实践与思考,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们成长必须的过程。
我钟情于古典文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读的现代文艺作品也不少。我觉得虽不及古文之韵雅,却独有一股清新飘逸之感,它们是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许许多多的瓜葛的写照,总使我忘却忧伤,使我沉思。《三体》里那对人类人性的批判,我很有共鸣;《半生缘》中人物间的瓜葛展现了社会的残忍;《骆驼祥子》里那可悲的祥子在行尸走肉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尊严;《简·爱》中那对爱执着的简令我无比动容……这些书籍,愈合伤口,慰藉心灵,是伴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一页页白纸黑字,是宁静的,而心中泛着的波涛汹涌却是无尽的,它们都凝聚着美好,在我这十年的短暂的人生里,那躺在书橱里的一本本书默默奉献着最精彩的知识,仿佛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的扬帆起航,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