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秋
印象中秋,是一阴一阳,“清”一“浊”,“清”是清亮,是月。但光有月,虚了ฑ中秋,还有桂的厚重。
今年的桂却是睡了——它们不愿早一天醒来,而今年的中秋,对它们来说甚早了。有厚重的被盖着,它们做着香甜的梦,暂不管它们了。那山,那树,那草,自然也不想早一天黄。
在诗的国度里,没有月,就什유么也没有了。月是清亮的,它只有蓝天相伴;月是温情的,它披了一层白纱。月中可以无物,它就轻了,空灵而高ม邈;月中可以“只缺家乡”,只见月影江中,独不闻团聚阖欢声。究竟是谁先将感情给了它?究竟是谁先将家装在里面?究竟是哪条河映了月影?
我们的中秋文明,如小溪。溶了桂香,溶了月光,溶了情思,溶了古老的传说。流过汉,流过唐、宋、明、清而来,虽流过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海,但究竟有谁被滋润?多是淡化了,但有谁好好品了这口溪水?渴了的人。欲赏月,不是月的清辉,而是竹的昏黄;欲品中秋之作文吧诗,不是情思荡漾,而是疑惑与不解。从种种迹象中表明,少数民族们的支柱就是汉文化。而真正了解汉文化的,是学者,他们将传统文化之种播撒心中。文化之河,已有冰封之象,我们要让它解冻,继续让它流淌,交融华夏大地。
我们不必尊传统文化于至高无上,但我们ภ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这个时代不可能抛弃它,因为它也在进步中。就说中秋月饼,以前都是呼之以别名,到元代及以后才有“月饼”之说,“月饼”无疑是最为形象的,所以我们选择叫它“月饼”,如月团圆。从蛋黄到肉松、莲蓉、豆沙、水果,各种各样的月饼出现在中华大地的天涯海角。月饼统治了我们的胃口,统治了中秋。这种文化,即是带地域特色,又是带统✡一性质。正是我国各地风景各异,风俗各异的象征,没有一个华夏儿女不喜欢月饼中的一种,甚至多种。月饼亦是我们经济进步的象征。
难得一度中秋节,好好赏月,品品中秋的节日文化,让它与你心海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