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与碎片化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碎片化”这一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活中的碎片不是因网络而生,那是本来就存在我们生活中的。碎片化是网络时代出现后,碎片现象愈益繁多,才出现⌛了“化”化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曾经也拥有碎片的时间,那时我们觉得这很便利,比如在上下学的路上背背单词。短时间强记的多次反复让我们记忆更加牢固,如果以背完一百个为目标,那每次的十分钟积累起来,不过几天便可以完成。但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做的,比如说,英语的阅读理解。一篇四百到五百字的文章,若是一段段分开看,不仅容易忘记前面的内容,还难以发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看书也是如此。传统的碎片化只是我们完成某一“整体”事件的一种途径,将一本书,分成几个碎片,利用碎片的时间去读。而现在我们将碎片化当成目标,急切地希望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来完成些什么。
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我们习惯于网络聊天,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手机总要放在旁边,一有提示音就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复消息。等放下手机再看自己在做的事情,已经不知道刚刚做到哪里了,思路被作文打断,只好从头来过。又如一些使用类app,传统的单词本背书方式早已被“扇贝”、“百词斩”等代替,然而,这却往往达不到以前的效果,人的注意力本就不太容易集中,现在又被各种推送消息打扰,大大降低了效率。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碎片化进一步加剧,在渐渐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的时间里,我们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被庞大的信息数据牵着鼻子走。我们开始变得浮躁,匆匆浏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使我们不由得被♚消息发布者的立场主导,舆论导向的不同使事物的不同方面被不同的人不同程度的放大、缩小、刻意修饰,这就使得人的ฝ认知片面化,偏激化。人生来有惰性,而碎片化无疑加重了它对人的能动性的影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信息甚至还附带各种看法和评论,于是我✉们便不再自己主动思考,“看看别人的就好”。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网络冷暴力越来越肆虐,我们鲜有自己的主张,因为不够了解,但也没有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它。
要缓解这些现象,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碎片化”对我们的意义,回归传统的“碎片”利用方式,以其为途径,以完成“整体”为目标,克制思想上的惰性,做对我们ษ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