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最初的方式
距离上一次不受外界打扰从而看完一本名著有多久了?作为读者的我,我记不清了。
距离上一次不受外界打扰从而写完一份作业有多久了?유作为学生的我,我竟记不清了。
距离上一次不受外界打扰从而看完一部电影有多久了?作为观众的我,我也记不清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时间,阅读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渐渐地被我们碎片化了。原本一个完完整整的整体,被我们硬生生地拆碎了。
作为学生的我们,每天都要坐在书桌前完成作业,我们的作业被碎片化了吗?当然,我们的作业在无形中变得零零散散。现在能一次性不受外界打扰地完成一份作业的人少之又少,我也不例外。
看着一轮明月高高挂在漫无边际的夜空中,顶着微弱的月光,面对着眼前写了一半的作业,无数次擦掉重新推导,擦橡皮的力气越使越大,纸张被我擦皱了,这像是一种发泄,不,这就是一种发泄内心不满的方式。坐在飘窗上,遥望夜空,总不见星星的踪影。在上海生活了那么多年,能看到星星日子屈指可数。不知不觉地就在飘窗上坐了将近10分钟,这500多秒里没有烦躁,没有压力,只有观赏夜空的雅兴和自己的无限遐想。再次回到书桌前,那份攻克难题的信心又回来了。
伴随着新消息的提示音,这声响似乎把我的目光硬生生地从书本移向了手机屏幕,映入眼帘的是:“货车失控撞金属杆,车毁严重司机奇迹无恙,详情请点开腾讯新闻……”按捺不住自己躁动地好奇心,点亮了渐渐暗淡的屏幕,殊不知时间在自己手指上下的滑动中悄悄流逝。
待自己突然醒悟还有作业没完成时,看向眼前正在慢慢转动的秒针,果然它又把我甩在老远老远的地方,怎么追也追赶不上它的步伐。仔细回想刚刚看新闻前,原本只打算把这条新闻看完就立即回归作业,可是我何止看了一条,少说又也有十多条吧。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一个劲儿的往下滑。很想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却从未能够按捺住它。
你不会以为我的作业只被分成了三份吧?当然不止。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又会因为楼下传来的谈话声所吸引;在草稿本上画出内心突发奇想的人物造型;或者眼睛突然拐到书桌的一角,又开始浮想联翩。我也❣不知道这一份作业被我硬生生地拆成了多少次完成,但我很清楚一点:是我把完整的它打碎了!⚥
以上仅仅是写作业的日常,再回看我们的生活,例如出门逛街,原本计划好去这家店,可是路上被突如其来的事物所抓去了我们的眼球,原先的打算临时就被打破了,不复存在了。
还有每当我们去电影院观看电影时,你真的有完作文全沉浸在剧情中吗?你有完全放下包中的手机吗,大家应该都了解电影院播放电影时事实上是不允许拍照的,可是寥寥无几的人会遵守这些看似贴在门口,人人遵守的规定!很多人在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点开手机的照相功能,按快门声随处可听。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拍完这些照片就会迫不及待的去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晒一晒此刻内心的想法以及观后感。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只要你一拿出手机,你就会不受自己内心的控制,不由自主的点开那些软件,一刷就是几分钟。当你依依不舍地把手机放进包里,看似你的眼神回归电影了,可你内心依旧停留在刚刚和好友的聊天中,你一定会想他有没有回复你?有没有人点赞你刚刚发的动态?
以上相对来说是较为嘈杂的地方。当我问你们哪里最安静,肯定会不约而同地回复我:图书馆。的确在大家看来图书馆是一个最不会受外界打扰的地方了,每次一进到那里,跃入眼帘的便是不同年龄的人,但大家似乎都沉浸于面前那本略ฝ有破损的书。但在我看来,虽说图书馆没有喧哗声,没有交谈声,只有大家埋头沉浸于书中虚拟的世界,的确安静。但面对在你身旁走过形形色色的人,你真的没有用余光看他们的外貌和衣着吗?大部分人还是会分心,原本沉浸于书中的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又因你的分心而被狠狠拉回现实中。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ฏ同点:都是以破碎的形态存在。
我们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观赏、碎片化的阅读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只了解其中的一部分就断章取义。从而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这部影片,书籍的认知。这种看似不影响我们生活的方式却在无形中改变了我们心态!
此时此刻我愿回归最初的方式去面对眼前这本平摊在书桌上的《人间最美是清欢》,以往以破碎化的形式进行无味的阅读大概只要几天的时间,现在我愿仔仔细细品味文字的奥妙,期盼能在作者的笔下追寻到当时他写这本书时的心情。
的确,当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这句不禁令我产生共鸣,最初的方式永远是最好的。当我读完了第一章,顿时感觉林清玄的文字看似只有寥寥几笔,却蕴藏广博,总能让人摒弃平日里的烦躁,收获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所以我们应当尽快的逃出“破碎化生活”的恶境,重新回归到最初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学习。
对“碎片化的生活”说再见,与此同时也回归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