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新模式——共享
随着一辆辆充满活力的单车停放在路边,随着一点点橙色逐渐渗透进上海的每一个角落,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崭新的模式,共享。
上班上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总是最为令人心烦:坐车太短,走路太长。困于高楼大厦之间的白领们更是,希望能在上下班途中得到健康的锻炼。于是,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并很快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种种共享书店、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也如雨后春笋般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食物定然是有益于人的——连CCTV也报道了好几次摩拜和小黄车的新闻: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外国人更是将“共享&rdquo ☻;列入中国“新四大发明”。不知国内,现在欧美、亚太地区也逐步引入共享单车,日本街头更是已经有了摩拜的身影。
可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相对面的——乱停乱放,上私锁,在坐垫中扎针等等一系列已严重影响万千使用者的骑行体验。但如果仔细一看,我们不难发现,这都是因为人性中的恶。为了不让未满12周岁的儿童骑车,ofo可谓将提作文醒做到了极致,可在前不久依旧被告上法庭,被要求高额赔偿;共享雨伞刚挂出街头就被一抢而空,无人归还;书、篮球等被恶意损毁;废弃的共享单车堆积成小山无人问津……
几个公司已经通过扣信誉分,补交押金等形式来限制人们的行为,可收效甚微。这就体现出了“共享”模式จ的一个特性——对人性的考验。
道德没有考试,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ฐ,但它依旧无时无刻地充斥在人生活的每分每秒。共享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经趋势而来,是对一个已经展现出高度½文明的城市的考验。“大我”很容易,而“小我”却很难,难就难在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坚持做对的事。
华灯初上,我和母亲慢悠悠地骑着摩拜回家,银橙色的车身在路灯的照耀下格外璀璨,宛若披上夜的华服。停车,上锁,伴随着“滴滴滴”的响声,又一趟美妙的行程结束了。但“共享”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相信它会发展成那梦中的样子,不再是城市生活的“新”模式,而是“固有模式”;不再是人性的考验,而是美好人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