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链结
我们生于大千之中,匆匆奔波红尘紫陌,或多或少总会与ฉ历史擦肩而过,即使每一次的邂逅仿佛都是一种心灵的照见。当你认识、感知时,你会发现历史的途程就是一个惊人的国度。于其中,除了滚滚烟尘,定有无数条链将其串起——链者,连接之物也,潜移默化中将千水化为白练,合百音为一歌,溶进炉火纯青之中,连成完整的篇章。
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历史之所以沧桑,总因为避免不了链断之时,就如同精美的项链断裂,珍珠滚落,琉璃碎满地,又是多么无奈而悲哀之事!
每当抚摸到断链的残缺处,就仿佛触及历史的伤口,猛然惊心,回望风尘往事——西天凄艳的晚霞将他瑟索的身影映在苍茫的黄沙之上,拉得斜长。❅在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而他神情麻木、机械地行走,他是王道士,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太平凡了,平凡地尽乎卑微而灰白。他是知道吃穿用住的,于是,他将唐代的笑容和宋代的衣冠化为一片无聊压拆的白;他需要柴米油盐,于是他利索地用洞中积淀千百年历史风尘的古经书、文物,从洋人手里换回一叠子银元。他手中有了鸡蛋和青菜,一个满足的笑容浅浅地从他脸上荡开去。王道士就这样,用他略显呆滞的目光,目送着洋人的车队慢悠悠地远去,只留下黄沙阵阵,车辙纵横。余秋雨先生不禁大乎:“我好恨!”然而,王道士只是个出发点,从他开始折射出晚清政府官员的腐败,他们木然的脑子丝毫未意识到这一笔笔看似简单地交易,都如同一把把钢刀,用中国人自己的手,一次次砍向历史凝结起来的链锁,将其划地千疮百孔,而他们单是冷眼旁观,无耻地等待最后的结局——“嘣”的一声。链断。似历♀史无奈的悲叹,呜呼哀哉,我们不禁呼唤……
然而悲歌的同时我们也庆幸,当其余三大古文明慢慢掩在历史尘埃中时,中华文明依旧汩汩地从亘古流淌至今朝,可见其历史主链的坚固。悠悠过往,百代沉浮有数;渺渺红尘,沧海几度桑田;纵然历史的分链在不经❥意间被小人抓住而断裂,但中华儿女骨子中是有一种不屈与执着的。他们的努力让千年的文化一脉相传,纵有短暂的破裂也有,风华再起之日,蓬勃地穿过时空,作文昂首走到今天。
当你信步在岁月的阡陌上,你定会发现改朝换代是个不可避免的环节,而文化的传承就在于这个环节。换言之,文明的主链能否得到加固,就在于这些结点。
满族入侵中原,带来了大清王朝,而在一个朝代蒸蒸日上的辉煌中,历史面临着一个艰巨的选择:两种文化的撞击,将被外来文明取而代之,还是相互融合,产生灵性的结晶。而康熙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后者,他虽为满族人,但他没有民族的偏见,而是用智慧发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他推崇儒学,对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也有颇为深入的研究。当这种包容、明智与心灵开放成为引导康熙思想的灯塔时,不仅使帝国的辉煌水到渠成,也使中国文脉的主链得到了靠谱的保障,不至于在受到排挤后而断成两截。先秦孔孟之道,儒家文化到后来唐诗宋词的缤纷多彩,其闪光的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主链中不可获缺的元素;而后人的学习与传承一点一滴地铸入其中,将其加固,使其完整,雕琢地更加坚固和别致。让它带着朝气与生机,穿过光阴的雾霭,连接起我们的时代。
在风起的绿烟里,琴声婉转,唱其清韵;在沉香的墨水间,淋漓青叶,舞尽风骨。当年华的齿轮转动过了一程程纵横的纤陌;当朝代的画卷铺开,延展到了我们的新世纪;历史不朽的锁链穿过风雨沧桑,接到了我们的手中。行云流水不语,光明荏苒,而在尘寰之中,你又将如何面对?是沉溺于网络缤纷错杂的天地,将年华献给茫然与虚无;还是追忆住昔,记录当下,细数历史的年轮与脉络,将符号变成诗,将语句唱成歌。也就是,当风起雨落时,你会因没有带伞而怨天尤人,破口大骂;还是用心感受唐风宋雨中一种诗意的清灵。
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条链,有一个环节,有一项时代的选择,亦有一个民族的责任。用淡淡的凉风,涤荡人间尘埃;用萧萧的竹叶,奏天籁清音。我轻抚着这条从历史中风尘朴朴而来,连起整个民族灵魂的链,仿佛感觉觉历史深邃的呼吸。这种美好我将寻觅,这份珍贵我选择传递,在这方属于我的天地中,用心雕饰,让心灵之花绽放,使短暂的一瞬ฆ亦可化作永恒——中国文明的锁链,它从未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