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
诗人张潮写下“卷中有山水”,又有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直言不讳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源自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源于对生活、对现实的追问、探索的。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荷花衬月色、月色融荷花之景;荷叶清圆、荷花亭亭、远近高低、错落有序之景源于朱自清先生的亲身体验,无矫揉造作之感,清新雅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也因为“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终而赏读到“庭院如积水空明”之壮美、澄澈空明的一幕。若没有他的追问,或许就没有这一传世之作了。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在于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文学作品应反映真实。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可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不公正的遭遇不是反映了司法制度▼的不合理吗?米里哀主教的仁慈、善良宽厚不是代表了社会上这样的一群人、一群闪耀人性光辉的人吗?珂赛特与革命青年马吕斯最终结合不也是所有读者的心作文愿吗?
同样,艺术是生活的谎言。艺术是生活的一面哈哈镜,照出无数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的实际生活呢?生活是艺术的母亲,生活自然也源自不断的追问、思考。这门学问需要交流。
玄奘万里西行,鉴真东渡扶桑,一人在追寻真理,一人在传播真理。他们都是普通人,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发挥着个人的力量ว。那么作为统治者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田野”已传颂几千年;唐太宗积极纳谏不也是在思考己之过,成全百姓之幸福吗?审问、善思应该ด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生活的两把金钥匙。
朱子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从现实生活讨要装满知识的材料固然必不可少,同时学会树立创新思维是必要的。文学可以触及生活的真实,生活可以各不相同,但文学总也离不开“母题”,因为每个人的体验、经历总有相似之处。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各不相同,人也就迥异了。让思维更为活跃、开阔,去开创、去革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