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思考与人的爱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赞叹阿尔法Go高超的围棋艺术,有人享受着自驾游时人工导航的快捷便利。但是否也有人认为与人工智能相处得久了,“日久生情”使得人也有了一颗“计算机”心?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为达到编程时下达☮的那个指令而罔顾后果。不少人或许会点头,大为赞同并对这个计算机化的社会一番评头论足,可我却并不认同。
人工智能,显而易见,就是赋予机器人类的思维与动作,而追根溯源,无数人研发人工智能的目的何在?
当盲人紧握着手中的拐杖,停驻在路口,听着前方无数车辆咆哮着、飞驰而过ฃ的轰鸣声而始终不敢将颤抖犹豫的脚迈向前时,提示他绿灯亮起,可以安心通过的,是他手中小小的提示器,这样的人工智能给予盲人的是心理上的安慰,也是人身安全的保障,更提醒我们,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是怀着对饱受疾苦的人们的同情与关爱,是以创建更安全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这种价值观创造的人工智能,这些人能说他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吗?答案不言而喻。
不知何时,“扶不扶”已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XXX’因扶起摔倒老人而被讹钱,现场无人作证……”“‘XXX’救起昏迷老人,苏醒后的老人竟是一代书法大家,赠一幅作品为谢。”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翻阅着➳一条条新闻,或幸灾乐祸,或遗憾惋惜救人的为何不是自己。可真轮到自己了,又会去扶一下吗?扶起老人的那些人也许不久前一样读着类似新闻,顺便像计算机般在脑中输入指令:不扶!可真正面作文对倒在地上的老人,他们又毅然违背了这条指令。这在人工智能中是一项绝不会出现的错误输出,但现实是那些被认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却做出人性举动的人层出不穷,因为在他们心底最深处,是人性,是同情,是对身边人的爱。他们的骨血中渗透着从古至今不变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不只是孝敬双亲,更是指孝敬、尊重每一位老人。
这些扶起老人的人不顾忌后果,只在那一瞬间做了他们坚信正确的事,其他人呢,其他那些面对不同的事,也坚定意志、罔顾后果、不懈努力的人呢?机器人尚且懂得遇到障碍要躲避,那这些经历无数次挫折,困难险阻而从不言弃、从不后退半步的人还能称他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还能说他们失去价值观,失去同情心吗?
科学家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步步严谨,疏漏一丝一毫便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没有人会指责他们因此便失了价值观,失了同情心。居里夫人更将放射性元素会对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这一后果置若罔闻,潜心研究,也没有人会去责备她为达目的罔顾后果。因为这些人计算机般的作为,建立在他们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着想的基础上。他们付出一切帮助国家、帮助人类进步发展,有何尝不是爱的体现?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纵然改变不了太多,但我们心底的人性,价值观,那份恻隐之心不会因思考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仍会不计后果,做一些可能违背初始条令的事,但那都基于我们心中的爱。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思考,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人有爱。是否要活出一个机器般的人生全在自己,与其担心库克认为的事成真,不如去改变,去唤醒心中的爱,这是人的本能,是无论套上多少层计算机外壳都不会泯灭的人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