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碎片化的弊端
随着手机的普及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似乎正在被切割。碎片化的行为方式的确顺应了®社会快节奏的需求,同时却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精神荒凉的漩涡中,无法挣脱。
从前京东、淘宝等手机软件未盛行时,逛超市似乎显得很神圣。人们不止要有经济基础还要有好心情才愿意闲庭信步地踱入超市,而现如今冲动消费却已然成为一种态势。从前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是看小人书、捉迷藏,现如今只见祖国的花朵们个个垂着小脑袋、耸着肩膀死命盯着闭幕发出的荧光。
也许有人看到上述两段文字立ฃ马反驳:“碎片化生活难道没有带来好处?它的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人们难道不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然后提升自我吗?”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人会变得精神涣散,无论阅读什么都是走马观花,自己没有深入、明确的想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平板阅读器与书籍的物理特性不同,
平板阅读器会给人不舒服、不自然、不亲近之感。看上去虽然仅仅是阅读媒介的差异,然而实际上会大大影响阅读热情和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会鼓励学生把网上有难度的教材打印出来,然后一面阅读,一面做笔记。
碎片化阅读占据了本应该用于进行深作文入思考的时间。阅读应该不只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信息,更不只是满足于ฏ电子阅°读的那种即兴浏览和浅尝辄止。阅读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失去了深入思考能力的人凡事便只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在这个键盘侠都能在社交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时代,很难讲碎片化阅读没有为人精神世界的荒漠化添砖加瓦。
在娱乐致死的今天,人们努力规避思考所带来的痛苦。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近无营养无内涵的作品,为渴望溺死在占时的快乐的人们铺平了道路。本能够改变人生活质地的阅读,也被切割的支离破碎。
美国人脑认识神经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在《普利斯特与乌贼》一书中指出,每个人的大脑需要在负责视觉、语言、辨别物体等等基因团之间建立联系,才能学习阅读这项技能。每一代的每一个儿童都必须重复这个过程,否则将无法形成“阅读脑”,而人类用了2000年之久才得以形成“阅读脑”。科学家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发现如果不培养下一代人深入阅读的能力与素质,很有可能人类将逐渐失去阅读的能力。
与其说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造福了我们这一代人,不如说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毒荼下一代人甚至接下来好几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