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快餐文化
FastFood,译为快餐,发ล源于美国,是为了满足快节奏生活的广大国民的需要而兴盛起来。几十年来,逐渐形成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品牌,也衍生了웃其他副产品,甚至于我们发现,这种快餐风也吹进了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当孩子们吃着薯条汉堡的时候,也乐于接受人物生动、情节有趣的《三国演义》动画片,而不是几千页厚甸甸的教育读本;大人们也喜于观看掺入大量通俗搞笑台词的电视剧,而不是抑扬顿挫文绉绉的京剧表演。快餐之所以盛行,就在于它满足了大部分普通人眼下最迫切的需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少有人花时间去看沉甸甸的文字版历史文化读物,而是大多乐于以其他的方式,例如通过电视剧和电影,去了解那些历史,那些文化。
快餐文化的普及在名著被翻拍为电视剧上尤为突出。我们欢迎这种大众口味的电视剧的出现,但对于一些把现代复杂的多角恋情强加到纯历史、纯文化的名著里,以求取高收视率的做法,不免心生厌恶,不敢苟同。
当下打开网络浏览,就会看到有人跳出来发表不满了,认为我们这是在抛弃和篡改引以为荣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认为大众的欣赏需求被大量名著里改编的剧情粗俗“同♂化”了,丧失了甄别真伪的动机。他们提出了“复兴作文传统文化”的口号。于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了办古学,例如上海的孔学院,让孩子们着青衫,扮儒生,摇头晃脑学习《四书五经》,说话谈吐讲究“之乎者也”。政府也积极地对节假日安排进行适当调整,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又再度被提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走上了复兴正规。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快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有很多学者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文化,并广为大众所接受。例如,易中天幽默解读《三国演义》,于丹则以我们乐见的说事方式巧解《论语》。据调查统计,因两人独特的阐释方式,在社会上引发了重读《三国演义》和《论语》的热潮。
在我看来,固然快餐文化有诸多优越的地方,也带来了诸多有利的影响,但我们在面对它的冲击之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渊源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炎黄子孙思想的慰藉之泉,精神动力之源,是万万不能摒弃的。
若把传♥统文化比♒作隽永大气的青花瓷,那么大众文化则是秀色可餐的洋快餐。当我们面对快餐文化之时,何不用青花碗盛装洋快餐呢?这样,既不抛弃传统文化之根,又能受到快餐文化的有利熏陶,何乐而不为呢?如此,自享其中两者有机结合的奥妙。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