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游记
逛一座古城,同品一壶香茗。嗅其浓香,品其淳实,后觉其清涩淡雅;赏其风光,知其过往,方得共情一场。
初访
跋涉千里,始临城下。遥见城墙绵延,城楼耸立。步过护城河上的石桥,城门已尽收眼底。两块镌刻着“天下第一庄”和“中华古水城”的金匾熠熠生辉。青灰色的城墙中央嵌刻着一块“台儿庄”石匾。肃穆大气,飒飒凛人。
穿过城门,是一派清新典雅。™青树翠蔓掩映着斗拱飞檐。木楼鳞次栉比,古色古香。青石板四通八达,载着游人纷纷。交谈赶路声不绝于耳。京杭运河流经台儿庄,故城内有流水潺潺。自东门沿主街西行,过桥一二。桥旁有杨柳依依,参差披拂。微风习习,夹雾气沆砀,清凉阵阵。偶有撑船女挐一小舟驶过,掠得水波荡漾。
行至台儿庄中部,画风陡变。奢靡华丽的上海风使人眼前一亮。民国客栈、上海女人、中国邮局等招牌极具特色。其对面是泰和码头。码头东侧,则分布着各色现代酒吧。夜幕初降,酒吧内彩灯绚烂,ฉ奏乐声久久不歇。
一座城,三段历史,风格迥异,各有风情。
知味
于客栈内稍作休整,我便跟随导游探寻台儿庄背后的故事。
台儿庄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自西门沿主街东行,可见台庄驿、日昇昌记、谢裕大茶铺等旧址。后行至一座南北石桥。石桥南头有一广场,四周☂围绕着各色店铺,雕梁画栋,勾心斗角,形似围屋。广场中央有一龙舟破浪。旁有一石碑刻着“大河行舟”,意保出行平安。
从广场后方的小街东行,经过台儿庄问官署、彭家码头和兰婷书寓。从书寓后门出,向东漫步。一处小广场旁立有几位身穿军服,手握枪支大刀的少年的铜像。他们弯腰紧贴着墙,神色紧张,蓄作文势待发。1938年,日军侵华,台儿庄内战斗不息。一支由17名青年组成的敢死队为国民军在敌军包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促成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千年古城轰然倒地,化为废墟。但又在七十年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拔地而起,孕育新的文化,重新接受风雨洗礼。
风情种种初显雏形。
共情
华灯初上,台儿庄内灯火万家,璀璨夺目。城中央的泰和楼金碧辉煌。楼前灯笼盏盏,如火团簇簇。灯火点亮了天空,在水中映下流云采采。泰和码头泊着画舫游船,亦被灯轮装点,喜气洋洋。旁边的酒吧内炫彩多姿,高歌不断。
穿行于古玩街的人潮中,看店铺灯火通明,商品琳琅满目。几千年前的古代,每ณ逢佳节游行,想来也是这般满街灯彩,行人摩肩接踵,小贩叫卖不断,热闹非凡。儿童扎着荷包,穿着新衣,一只手拿着精巧的糖人,一只手提着花灯,嘴里兴许还会含着个酸甜的糖葫芦,跟着父母,看歌舞表演。正想着,已然乘上一只游船。渔女撑着船,唱着婉转的水乡小调,沿河道行,看两岸亭台楼阁,✉玉砌雕阑。船过桥洞,一阵恍然。回首望去,似见一对着长袍罗裙的眷侣在桥上互诉衷肠。一只游船迎面驶来。千年前,这片水面上也应有画舫龙舟,舫内歌舞升平,高朋满座。
返航到复兴码头。下船,过桥,来到了“上海街”。一位黄包车夫吆喝着,拉着载着乘客的黄包车在人流中穿梭。台儿庄沦为租界时,每逢夜晚,是否也会有黄包车夫拉着或舞女或军阀或老板疾走奔波?战火燎原时,这座城内又会是怎样的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战后的断壁残垣中是否会有幸存者的庆功宴?
一道道浓墨重彩,绘成了这个千姿百态的台儿庄。我观其景,晓其史,方得共情一场,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