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匠心永存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北京,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故宫博物院。当我们刚走近午门时,妈妈说:孩子,这就是紫禁城!的确,我和妈妈一样,脑海里首先呈现的词汇是“紫禁城”,而不是“故宫”,也许,我们都被眼前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震撼到了。
妈妈紧紧地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进入午门,带着朝圣者般的心情去仰望和探索明清 ツ皇室的文化生活。虽然整座紫禁城里人声鼎沸,却丝毫没有影响我和妈妈参观游览的心情。且不说那红色的宫墙映着迎风摇曳的古树,也不说蓝天下那散发着耀眼光芒的金色琉璃瓦,更不必说那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汉白玉栏杆,单是在乾清宫西面靠近永寿宫和养心殿的万寿庆典展,ღ就值得长时间驻足观赏。收藏在这里的一些名画与宫廷器皿,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皇宫举行万寿庆典时喜庆热闹场面,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令人折服的工匠精神。
我们隔着玻璃细细观赏每一件文物,突然一个在乾隆年间用过的雕漆飞龙宴盒瞬间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个直径大约为一尺左右的圆形红色宴盒,分为上下两层。ฑ上层的盒盖图案布局又分为三圈:盖面的图案应该是主体部分,上面雕着一个醒目的“ ﭢ聖”字,不言而喻,这是乾隆皇帝御用的盒子,“聖”字的周围雕刻着祥云,祥云之间是两条腾飞的龙;盒盖的第二圈仍然刻着张牙舞爪的飞龙和朵朵形状ส不一的祥云;盒盖的第三圈图案则是雕刻着一朵朵排列整齐的牡丹花,与第二圈之间用精巧的花纹分开。宴作文盒的下层第一圈雕刻的仍然是排列整齐的牡丹花,第二圈雕刻的也是在祥云之间飞舞的龙,与上面一层相呼应。我们紧贴着玻璃仔细观看,发现每一朵祥云都有各自的姿态,每一条龙的表情和姿势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一支牡丹花的造型都略有不同,特别是花瓣舒展的样子各有千秋,令人赏心悦目。我突然好羡慕曾经那些服侍过乾隆皇帝的侍女或太监,至少他们的手有触碰过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可我只能隔窗想象她的触感与质感。
那么何为雕漆呢?顾名思义,是在漆上雕刻出来各种图案。妈妈告诉我雕漆是一项特别复杂的传统工艺:先把天然的漆料在制作胎上涂抹出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台上雕刻花纹。我不知道雕刻这个御用宴盒的工匠从备料到雕刻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才完成的。我仿佛看到他弓着背,拿着大小不一的刻刀,从日升刻到日落,一点一点地,怀着虔诚的心为皇帝打造这个宴盒,把自己的心血与对美的追求全部刻在每一条飞龙的鳞片里,刻在每一朵祥云线条里,刻在每一朵花的花瓣上。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头再来”,经历了无数个内心焦灼的夜晚,经历了无数个孤寂与落寞的白天……最终,他完成了!手中的这个宴盒不仅仅是宴盒,而是一件有生命的物体,一件带给他一生无限荣耀的生命体。
曾经雕刻的匠人已故去,他姓谁名谁我们更是不得而知,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高超技艺流传下来了,他的匠心也将永远保存在我们子子孙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