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篇一: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在西游记中,唐僧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修得正果。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时,凭借着菩萨的帮助和自己的聪明终于借到芭蕉扇,但是他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做了弥补,让铁扇公主一家重新团聚。
孙悟空偷吃千年人参果被门童斥骂,他心中气不过,便灵魂出窍把千年人参树给毁了,也正是因为她的鲁莽,让师徒四人再次陷入危难。
唐僧心地善良,连伤害一只小小的蚂蚁都不忍心,看到人参果长得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便更不忍心吃了。
当白骨精得知四人到达宛子山时,便动了邪念,依次变成姑娘,老奶奶和老爷爷三人的模样。在变成姑娘时,她把青蛙和石头变成各种吃的,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从石头后走了出来,就在快捉住唐僧时,孙悟空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一看便知道是妖怪变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棒下去。唐僧回过神来,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念起紧箍咒,他不相信悟空所说的话,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经过这件事后唐僧开始对悟空不满,而白骨精并没有死心,接着又变成那姑娘的母亲,悟空看见直接以棒打下去,唐僧见两人都死了,气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悟空已经无药可救了,还一尸两命。
孙悟空和唐僧他们各有千秋,但更多人却只看到表面,唐僧虽然心善,却只会看表面,是非不分。孙悟空虽然有些鲁莽,但却是非分明,懂得报恩,斩妖除魔。他们两人,我更喜欢孙悟空的性格,不需要太多言语,也不需要伪装自己,在复杂的世界中可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
《西游记》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也包含现实中的一些事实,人不能看表面,眼睛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用心去感受,但在做事情之前,需要通过大脑思考,不能过于鲁莽。
【篇二: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在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里,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只有一户单独的人家,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是翠翠,叙写的是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故事。
翠翠是个天真活泼,温柔驯良的小女孩,像一只小兽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他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为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知道面前人无心机后,就从从容容的到水边玩耍。翠翠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明净,健康,善良,她从小就这样无知无欲浑然自在的,长成了一个15岁的少女。
我认为翠翠本该有一个美好的幸福生活,而不是作者不忍翠翠的命运会像塔一样坍塌,所以才会写一个了无结局的场面来安慰一下翠翠。
假如不是爷爷的木纳和犹豫,以及船总顺顺对爷爷的误会,而是让年轻人自己来谈,就不是那样的结局。我想应该是二老和翠翠在家里和谐相处,儿女成双。在环境优美的湘西,翠翠在家里纺织,二老就在田里耕地和Ⓐ为过往行人渡船。有意还是无意的揭示了哲学道理——人在根本上无法沟通。最后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因意外客死他乡,而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故乡,只留下翠翠孤零零的期盼着傩送回来。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作者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是,《边城》给我们的,却绝不仅仅是优美,也有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这生命的无奈和悲悯之情,使《边城》获得了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
【篇三: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最初的冒险代表着自己能够以沉着的勇气去面临各种挑战,航海家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精神去探求他们未知的领域,引导人们认识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
暑假里闲来无事便去借了这本书,刚开始看到书名时还犹豫了一会儿,认为这本书应该没什么意思,可当后来读过几章之后才发现,它是本很有趣的书,值得一看。我被它所吸引,觉得原来还有那样一个人们所不熟悉的地方。
这本书中同样塑造了一些人物,开始发现求救纸条的船长,格林船长的儿女以及王爵和爵士夫人等一些人。作文他们之中集结了所有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得知父亲生还消息的他们,毫不犹豫的请求爵士夫妇去寻回他们的父亲,善良的爵士夫人对这两个孩子的同情和帮助,还有那刚出海时船长和爵士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冷静……这些无不成为使我最喜爱的人物。这本书中侧重于写他们航海救人的情景,记得这样一个画面:是他们在遇到敌人追赶时要攀下山崖去,当得知崖下湖里有鳄鱼时他们为之动摇,犹豫着是否要过,但当小罗伯尔坚决地说出要下去时,人们为这样一位勇敢的男孩而惊叹。
由此可见,通过和大人的相处,罗伯尔渐渐学会了用勇气去面对所遇到的一切最坏的事物,而不是像那个假借带领他们去寻找格林船长的陌生人,在船面临被风浪袭击时,选择露出他的本性,让原本那位并不信任他的船长彻底了解他的为人,奸诈,狡猾,他还夺取了这一行人唯一的航行工具,一条本该停靠在岸进行修理的船只。
书中还描绘了许多有趣的情节,以及一些令人纠心的画面,每每看到那里时又会为之震撼,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见识到那些航海家的勇气和敢于探索,不断前进冲破障碍的品质。
不得不说,格林船长的这双儿女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勇敢和无畏,当看到这本书最后的结局时,我为之高兴,因为格林船长和他的儿女们相见了。
的确,现实中的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下这些所谓冒险者最可贵的品质——勇气,如果生活是一条走不完的道路,那么我➳愿踏上这段旅程;如果凭借勇气能够攀登到自己所能达到的顶峰,那么我愿尝试去做;如果人是最平凡的,那么我就是这其中一人。
听,航海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它将带领我们到达新的领域。读一本好书,品一段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好书,好读书,书好读不正是这个理吗?
【篇四: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暑假利用闲暇时间,把《红楼梦》看了一遍。我由衷地敬佩曹雪芹,他在《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每一个都很经典,都颇具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慈祥的贾母,聪明能干的熙凤,多情的宝玉,豪爽直率的史湘云,貌美聪明的薛宝钗,善解人意的袭人,憨厚老实的刘姥姥……每一个都刻画得活泼生动。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林黛玉,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的美貌和聪慧就吸引了我。她就似天女下凡,身上总有淡淡的忧伤,从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知黛玉是个貌美动人的女子,但她从小体弱多病。我读《红楼梦》,曾无数次想象过林黛玉的容貌,到底是如何精致的美人才会让王熙凤感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到了。”也让多情似水的宝玉对她情有独钟。不过始终无法从文字中想象出黛玉具体的模样,唯一能从书中所知道的就是黛玉是个精通诗书的才女。
林黛玉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她的才学,在清朝那样的封建社会,一个女子能精通那么多诗书,实属难得。林黛玉非常擅长作诗,她的诗和人一样,都有一丝多愁善感的味道。有人说林黛玉整天哀哀愁愁,以泪洗面,为什么宝玉却对她情有独钟。或许正是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小心翼翼,才吸引了叛逆、任性的宝玉。
从林黛玉的一颦一笑中,可知她是个有气质的女子,黛玉虽在封建社会,可她反对家里包办婚姻,说明她具有进步的思想。黛玉不喜欢任人摆布,不喜欢听从于他人,这也是她和宝玉相似的地方。他们俩是相配的,可却始终无法在一起,黛玉的结局是凄惨的病死,在封建社会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或许正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才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众人所熟知,为众人所惋惜。
黛玉不似王熙凤那样有魄力,不似薛宝钗那样能干,不似史湘云那样潇洒,可是她有她的柔情,有她的思想,有她的独特之处。正是因为有了林黛玉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才使得《红楼梦》这本书更具自己的特点。
【篇五: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
最近玩了一款名叫“真三国无双”的游戏,看着里面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又重新将《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就好像和老朋友见面一样,叙了叙旧。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人们总说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但我却不认为是这样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汉献帝年龄尚小,还不能巩固政权,曹操之所以会这么做,应当是由当时的形势所逼迫的吧,要不然政治与朝廷将会陷入一片黑暗。
曹操为人做事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下属也是十分爱怜。一次出征,曹军路过一片麦田,麦田周围有一条弯弯的小路,如果沿小路行走便会延长军队进行的时间,夏侯惊刚准备下令过麦田,从麦田中走时,曹操下令说:“今年天气比较干旱,百姓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如果我们再走田中越过,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传我命令,谁胆敢损坏一棵麦穗,按军法处置。”全军于是沿小路前进,可是曹操马车上的马突然失控,乱入了麦田中,曹操下马拔剑准备将自己按军法处置,于是众将士连忙阻拦。百般无奈下,曹操只好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作为首级。还有一次许攸投靠曹操,那时曹操正在睡觉,听闻传令许攸到来,连鞋都没穿便出帐迎接。你可要想想,曹操可是个主公和领袖人物,他居然可以屈身于自己的下属,可见曹操是尊重他们的。
我更佩服的是曹操的智谋与志向,相信大家对望梅止渴这个故事一点都不陌生。曹军出征,途中将士们干渴难耐,又迟迟找不到水源,全军士气骤然低落,曹操见状,便想起了一个好主意,他对将士们说:“前方有大片的梅林,到了那便会有吃不完的梅子。&rdquผo;众将士一听,便又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最终找到水源。我想这便是曹操的过人之处吧。
曹操的一生都是在为了统一ค全国和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着,奋斗着。以至于在老年还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名句,可以看出他老当益壮的雄心ฒ壮志。曹操并不像他人所说的那么阴险狡诈,贪得无厌,他不仅是个军事家,也是个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大文豪。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我都觉得比不上他。我认为曹操应为成为盖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