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记
大自然中不可缺少金、木、水、火、土等元素,而在人类文明史上,绝对不可缺少书。人类想要进步,必须要有书。书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回忆。
我6岁จ开始读人生中第一本书——一本父亲的旧语文教科书。当时我也识得大概200多字了,但读起来仍磕磕绊绊的。还好有那丰富的插图,不然这本书早被我抛弃了。
记得当时读完第一篇课文时,脑子晕晕的,而我却兴奋地满脸通红。我甚至心血来潮,要给妈妈念一段。那时我们一家在上海,妈妈没去工作,因此有时间听我念书。那✫۵一次的表演很是糟糕的,因为我念错了字。如“建”念成“延”,“射”念成了“身”,还分不清一些多音字,听得妈妈一脸懵,愣是一句话没听进去。现在我再拿起那本书,听妈妈讲述我之前的故事,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长大几岁后,我ห便开始看漫画书。我只看图,不看字。看得乏味了,便丢下漫画书不看了。上二年级了,我认识了一些字,也学会看带字儿的书了,就再次拿起漫画书,此时才觉得有趣。
现在,我早已学会了看无插图的文学名著。但是,在选书的问题上,我常常与妈妈发生争执。我认为不能将读作文书范围局限在国内,应当多看些国外名著,比如《猎人笔记》《海狼》《热爱生命》,都是鼎鼎大名、并在学术界得到认可与肯定的书,多读百益而无一害。而妈妈却认为我洋媚崇外,中国的历史都弄不明白,还要去看外国的书?她要我先把中国的书搞明白,再去适当读些外国的书。我和妈妈各执己见,越吵越凶,越闹越大。最后没办法,我们各退一步——两种书轮着看。
我又悟出了一个道理:好书是没有标准的,别ฌ人说的再差的书也有它的价值,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看。
记得三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作为学习常居班级前三的我发挥正常,觉得有十成把握拿全年级第一名。当我得知年级第一名被一个平时成绩并不出众的同学夺去了,便暗自神伤。
后来听老师说,那次考试的题目是超纲的,一些题目都是需要平时多看书积累才能答出来。那位考第一的同学饱览群书,平时考不到课外知识,因此成绩并不出众。这次课外知识较多,自然就发挥了他的水平。我一想,平时看的书连他的一半都不如,怎么跟他比?所以,我输得我心服口服!
最后,我悟出一个道理:人与人的差距,不过只是几本书的距离。